易于发生的环境条件(1) 温暖湿润地区质地粗轻的河流冲积物发育的酸性土壤如河谷地带泥砂土;高温风化淋溶强烈的土壤,如第四纪黏土发育的红黄壤等。(2)红砂石发育的红砂土。(3)过量施用钾肥以及偏施氨态氮肥,诱发缺镁。(4)种植敏感作物,一般果蔬作物多于大田作物,常见的主要有:菜豆、丝瓜、大豆、辣椒、 向日葵、花椰菜、油菜、马铃薯;其次为玉米、棉花、小麦、水稻等;果树中葡萄、柑橘、桃、苹果也较易发生。(三)诊断 1.形态诊断 形态症状如上。某些作物缺镁有特异性症状,如小麦叶片脉间残留绿色小斑呈念球状;水稻病叶从叶枕处呈折角下垂,匍匐水面等,为判断提供方便。但缺镁形成花叶类型多,有的类似缺铁,有的类似缺钾,容易混淆,需注意鉴别,与缺铁区别在于症状出现位置不同,缺铁在上位新叶而缺镁出现于中、下位老叶;与缺钾症的区别因叶位相同,辨别比较困难,但有如下几点可供比较辨认:(1)缺镁褪绿常倾向于白化,缺钾为黄化。(2)缺镁叶片后期常出现浓淡不同的紫色或橘黄色等杂色,缺钾则少见。(3)有些阔叶植物缺镁叶面明显起皱,叶脉下陷,叶肉微凸,而缺钾则不常见。此外缺镁症大多在生育后期发生,又易与生理衰老混淆,但衰老叶片全叶均匀发黄,而缺镁则脉绿肉黄,且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鲜活不脱落。 2.植株分析诊断 不同作物缺镁临界值为0.1%~0.3%。小麦、燕麦及玉米植株缺乏临界值为镁(Mg)<0.15%;大豆植株<0.30%;甜菜、马铃薯叶片<0.1%;番茄、黄瓜叶片<0.3%;甘蓝、大白菜<0.2%,梨、苹果及葡萄等叶片<0.25%~0.44%,柑橘类<0.10%~0.25%。 3.土壤诊断 一般用土壤代换性镁为指标,由于镁的有效性还受其他共存离子及镁总代换量比率的影响,当土壤代换性镁大于100毫克/千克,镁/钾比大于2或代换性镁占总代换量>10%时,一般不缺镁。土壤代换性镁(Mg)<60毫克,镁钾比值<1,或代换性镁占代换量<10%为缺镁,但作物间有差异,如水稻,缺乏临界为<30毫克/千克,占阳离子代换量的比率<6%;马铃薯临界为代换性镁<50毫克/千克,占阳离子代换量<8%;在红壤上;代换性镁<25毫克/千克时,花生、大豆缺镁。
上一篇: 扁豆有何食疗价值?
下一篇: 香蕉营养特性与施肥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