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丝生长进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白色菌丝变成棕褐色的一层菌膜,叫作菌丝转色。转色的深浅、菌膜的薄厚,直接影响香菇的产量和质量。有的菇农不重视香菇的脱袋转色工作,务必引起注意。
1、脱袋必须适期。主要应掌握以下特征:菌棒皱褶、隆起瘤状占整个袋面2/3,手握菌棒,有弹性松软感,在接种穴四周,有微棕褐色出现。脱袋太早了不易转色,不利于原基形成;太晚了出现黄水,易造成杂菌污染,且菌膜增厚,影响正常出菇。
2、脱袋时注意气候条件。最好在气温22℃以下,无风的晴天或阴天进行。雨天刮风、气温高于25℃以上不宜脱袋。
3、控制条件,促进菌棒转色。脱袋排场后,罩紧塑料薄膜,形成较湿的环境,利于菌丝恢复生长,温度控制在20℃左右,如超过25℃,应加强通风或加遮荫物降温。脱袋5、6天后,菌棒表面长满浓白的气生菌丝时,增加揭膜通风的次数,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限制菌丝生长,促其转色。第7~8天开始转色时,应增加通风次数和时间,向菌棒表面轻喷水1~2次,喷水后要晾1小时再盖膜。连续喷水几天,至10~12天转色完毕。
4、保暖增光促菌棒成熟。当前气温偏低,部分生产晚的菇农,菌丝长还处于生长期,须采取保暖增光措施:在室内关闭门窗,将菌棒“一字”型堆叠,盖上薄膜,四周用稻草或麻袋等围紧并保持室内一定的散射光,进行刺孔、翻堆(间隔一周,翻一次),缩短日夜温差。
①看菌龄,一般菌种在22—25度的条件下,接种60天左右即可达到生理成熟,就可转入脱袋。②看形态,生理成熟的菌袋,表面菌丝起蕾发泡,呈肿瘤状凸起,且占袋面的2/3左右,培养料与料袋间出现空隙,形成此起彼伏、凹凸不平的状态。③看色泽,菌袋内布满洁白菌丝,长势均匀旺盛,气生菌丝呈棉毛状。接种穴或袋壁局部出现红色斑点,标志生理成熟了。④看基质,手抓菌袋有弹性感表明达到生理成熟。以上四个方面是所要求的脱袋四个标准,需要进行综合判断
1、脱袋必须适期。主要应掌握以下特征:菌棒皱褶、隆起瘤状占整个袋面2/3,手握菌棒,有弹性松软感,在接种穴四周,有微棕褐色出现。脱袋太早了不易转色,不利于原基形成;太晚了出现黄水,易造成杂菌污染,且菌膜增厚,影响正常出菇。
2、脱袋时注意气候条件。最好在气温22℃以下,无风的晴天或阴天进行。雨天刮风、气温高于25℃以上不宜脱袋。
3、控制条件,促进菌棒转色。脱袋排场后,罩紧塑料薄膜,形成较湿的环境,利于菌丝恢复生长,温度控制在20℃左右,如超过25℃,应加强通风或加遮荫物降温。脱袋5、6天后,菌棒表面长满浓白的气生菌丝时,增加揭膜通风的次数,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限制菌丝生长,促其转色。第7~8天开始转色时,应增加通风次数和时间,向菌棒表面轻喷水1~2次,喷水后要晾1小时再盖膜。连续喷水几天,至10~12天转色完毕。
4、保暖增光促菌棒成熟。当前气温偏低,部分生产晚的菇农,菌丝长还处于生长期,须采取保暖增光措施:在室内关闭门窗,将菌棒“一字”型堆叠,盖上薄膜,四周用稻草或麻袋等围紧并保持室内一定的散射光,进行刺孔、翻堆(间隔一周,翻一次),缩短日夜温差。
上一篇: 小麦冻害可分为四级,最严重的是第几级?
下一篇: 施用微量元素肥料需要注意哪些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