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小麦白粉病的主要发病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 小麦

小麦白粉病的主要发病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开始,受害叶片正面形成白色绒絮状霉斑,上覆有粉状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后逐渐扩大,若干个霉斑可互相连成一片,严重时覆盖全叶,霉斑也由白色渐变为灰色,最后呈灰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粒,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应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药剂喷雾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药剂可用20%粉锈宁乳剂,每亩80毫升,或1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60-80公斤喷雾。

小麦白粉病是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在小麦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以抽穗至成熟期危害最为严重。小麦发病后,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严重时导致植株早枯,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发病 症状:小麦白粉病在小麦各部位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最初叶片上出现白色霉点,以后逐渐扩大成白色霉斑,最后变为灰白色至淡褐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点。  

小麦白粉病的流行主要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和品种抗性有关。小麦白粉病可以发生的温度范围为0~ 25℃ ,最适温度为15~ 20℃ , 10℃ 以下发生缓慢,25℃以上病害发生受到抑制。阴雨天多、湿度较大、光照不足时易流行危害。小麦播种过早、群体过大、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可结合防治小麦吸浆虫、麦蚜,当田间发病株率15%或病叶率5%时,每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商品名禾果利)15—30 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粉锈宁)50- -100克 ,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 75克 对水50—75公斤喷雾,或10—15公斤低容量喷雾。  

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叶鞘、茎杆和穗颈等。发病时,叶片首先产生褪绿黄色小点,后慢慢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同时上面产生灰白粉状霉层,有时颜色成污褐色。叶正面的病斑比叶背面的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严重。严重时,叶面上几乎完全长满霉层,霉层中产生黑色小粒点,叶片逐渐变黄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