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主要以菌丝、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和带菌肥料中越冬,病菌在土壤中存活6年,最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种子内外带菌率很低,是次要的初侵染来源。
病菌通过根部或根毛顶端细胞间侵入。进入维管束后,因堵塞导管而使植株萎蔫,或分泌毒素使植株中毒死亡。枯萎病是土传的系统性病害,再侵染也能造成局部危害,但不起主要作用。
重茬连作、耕作粗放、整地不平、平畦密植、偏施氮肥、施肥不足、土壤偏酸、土壤线虫和地下害虫 防治不力等,都能加重病害的发生。成株期间气候温暖多雨,或浇水频繁、水量过多,或雨后排水不良,都利于病菌的繁育和侵入,而且使其潜育期缩短,病害容易蔓延及流行。
瓜类枯萎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维管束病害,由半知菌亚门的尖镰泡菌(Fusurium ar.ysporum Schl.)侵染所引致。病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存在多个生理专化型,目前已发现有西瓜、黄瓜、甜瓜、冬瓜、丝瓜、葫芦等专化型,各专化型主要侵害相应的瓜类,引致枯萎病,而对其他瓜种不侵染或轻微侵染。例如,冬瓜专化型主要侵染冬瓜和节瓜,对其他瓜种不侵染或仅轻微侵染;又如黄瓜专化型,主害黄瓜,对甜瓜致病也强(人工接种),但对西瓜、冬瓜则轻度侵染。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抱子在土壤和未腐熟的土杂肥中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病菌的抗逆力很强,在土壤中离开寄主的情况下仍能存活5一6年之久;厚垣抱子和菌核通过牲畜的消化道后仍可存活。病菌主要从根部伤口、自然孔口或根冠侵入,也可从茎基部的裂口侵人。侵人后在根或茎的薄壁细胞中蔓延,并进人维管束,在导管内进一步繁殖,产生毒素、堵塞导管,使寄主输导机能受阻,终致植株萎蔫枯死。种子、肥料、灌溉水、农具、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均可传播病菌。地下部当年很少重复侵染。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过施氮肥、植株生长衰弱皆有利发病。
综上所述,瓜类枯萎病病害循环特点是:
(1)病菌越冬菌态是菌丝体、厚垣抱子和菌核;越冬场所主要是土壤和未腐熟的土杂肥,其次是种子,但并不重要。
(2)病害循环虽属全循环型,但以初侵染为主,发病的轻重取决于当年土壤初侵染的菌量,再次侵染不起主要作用。
(3)病菌主要借雨水、灌溉水、肥料、农具、地下害虫、土 壤线虫和种子等传播,通过根部和茎基部的伤口、自然孔[1等侵人,最后进入维管束,破坏寄主输导组织而引致萎蔫死亡。
本病病害循环用顺口溜表述如下:
枯萎病害属土传,管束受害是特点;
病循虽属全循型,轻重取决初侵染;
菌靠水土来传播,根茎伤口入侵点;
土中病菌抗逆强,连作低洼病难免。
上一篇: 发展草莓商品性生产的意义是什么?
下一篇: 小型拖拉机“十不足”排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