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预防小麦病毒病应注意什么问题? 小麦

预防小麦病毒病应注意什么问题?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小麦病毒病主要有黄矮病、蓝矮病、丛矮病三种,传毒介体分别是蚜虫、条沙叶蝉、灰飞虱。病毒病传染快,危害重,防治工作宜早不宜迟,重在预防。随着气温的进一步升高,蚜虫、条沙叶蝉、灰飞虱繁殖更快,这些传毒介体不仅剌吸麦苗叶液,还传播病毒病,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治虫防病。

小麦病毒病主要由蚜虫和飞虱传播,因此在防治小麦病毒病时,不能单纯防治,要结合防病治虫,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 效果。

秋苗期和返青期都可发病,典型症状是新叶从叶尖开始发黄,植株变矮,叶片呈金黄色到鲜黄色。冬小麦在各个阶段都可感染黄矮病受病小麦一般叶片呈姜黄色植株有不同程度的矮化。幼苗发病,叶片逐渐退绿,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绿相间条纹,后呈鲜黄色,植株生长缓慢,明显矮化,分蘖少,根系入土浅,易拔起。拔节期发病,一般从新叶下l~2片叶开始黄化,自上而下,自叶尖沿叶脉向叶身扩展,叶色稍深,变窄、变厚、质脆,叶背有蜡质光泽。植株不矮化。孕穗期发病,仅旗叶发黄,自尖端向下逐渐延伸,根系不健全,主根短,次生根少,不矮化。  
  小麦黄矮病的发生与流行,同当地传毒蚜虫数量与雨量和气温有关,秋季麦苗出土后降水多,有翅蚜少,则秋季发病少;反之发病就多。一般来讲,秋季天旱温度高,春季气温回升快,为重病流行年;秋季多雨而春季旱,为轻病年;如秋春季都多雨,则一般发病较轻。病毒只有经由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及玉米缢管蚜等进行持久性传毒。  
  防治方法:①治蚜防病。及时防治蚜虫是预防黄矮病流行的有效措施。拌种,用种子量0.5%灭蚜松或0.3%乐果乳剂拌种。喷药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氯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②加强栽培管理适期迟播:增施基肥、早追肥等,对减轻病害都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