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异常生长现象主要包括大蒜二次生长和洋葱型大蒜两种。二次生长现象,也称为大蒜退化叶再生长现象,俗称马尾蒜,是指大蒜在蒜薹露出的同时,蒜薹周围随之长出一圈小蒜叶,这些小叶围着蒜薹长出,而新蒜瓣的生长点没有任何的萌动现象。这种异常现象使大蒜既不能留种,也不能食用,严重降低了大蒜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
导致大蒜二次生长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①选用不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大蒜品种;②提前或延迟大蒜播种时间;③播前30天,蒜种贮存环境不适宜;④种植过程中偏施氮、磷肥,钾肥较为缺乏。洋葱型大蒜俗称面包蒜,收获前大蒜植株长势非常健壮,但是蒜头却发生了畸形变化,收获后拨开蒜头,仅有一层层的蒜皮,无蒜瓣或只有黄豆粒大小的蒜瓣。生产上一旦出现了洋葱型大蒜,就没有任何的商品价值及食用价值。
导致洋葱型大蒜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种植过程中,过量施用氮、磷、钾等基肥;②土壤含水量过大;③浇水不及时;大蒜异常生长现象危害十分严重,生产上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就没有任何的补救措施,因此,在大蒜栽培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全程控制工作。选地整地大蒜种植应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段,其中以土壤肥沃、保水排水性能强、有机质含量在1.71%的壤土或者轻粘壤土种植为好。大蒜喜好冷凉、喜湿怕干,较好的土壤耕层有利于大蒜根系的生长发育。当土壤过于粘重,用手抓土壤极易成团时,可导致洋葱型大蒜形成。试验表明,当土壤相对含水量达90%~100%时,可导致26.06%的洋葱型大蒜形成。为控制大蒜异常现发生,种植大蒜的地块要早耕翻晒垄,活化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大蒜根系发展和鳞茎肥大。播种前应结合整地一次性施足基肥,大蒜是浅根系作物,只有一次性施足基肥,才能充分满足大蒜对养分的需求,达到控制异常生长的目的。施用基肥应采用配方施肥方法。秋种时,每亩地施优质圈肥5000公斤、氮肥20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钾15公斤。需要注意的是:在施肥过程中,如果施用氮肥、磷肥、钾肥等过量时,会导致洋葱型大蒜发生,试验表明,当每亩地氮肥、五氧化二磷的施用量均达到或超过40公斤时,可诱发洋葱型大蒜的大量出现。基肥施好后要深翻整地以疏松土壤,在生产中通常采用机器深翻土地的方法,翻耕深度一般在25厘米左右,要做到耙平耙细,土壤平整,上松下实,没有明显大块土,达到“齐、松、碎、净”的标准。整地的质量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覆膜质量和保苗效果。如果整地质量差、土块大、土面不平整,地膜就会覆盖不严,留有很大空隙,这样不仅促使杂草滋生,而且影响地膜的保湿、保温效果,导致出苗不齐,引发大蒜异常生长。翻耕后,根据水源位置确定畦的长短,做成长度为40~50米,宽为1.5~2米的畦。尽量做到宽窄一致、畦面平坦、畦线平直。精选良种为保证大蒜的产量和质量,避免大蒜异常现象发生,在播种前要精心筛选种瓣。种瓣的选择要从蒜头收获后在田间就开始进行,从收获的大蒜植株中选择单瓣重在5克以上的大直径蒜头,叶片无病斑,蒜头外皮色泽一致,肥大圆整,外层蒜瓣大小均匀的单株留种贮藏,去除带有伤残、病斑的蒜瓣及一些过小蒜瓣。在这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必须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大蒜品种,因为大蒜二次生长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遗传,若选用不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大蒜品种,将会大大促进二次生长现象的发生。蒜种选好后,要把它放在阴凉通风处进行贮藏,等到快要播种时,须将它进行种瓣处理。大蒜在我国种植面积比较广泛,品种也比较齐全,各个地区都有自己适宜的种植品种。但是为保证大蒜的产量和质量,避免大蒜异常现象发生,在播种前要精心筛选种瓣。种瓣处理在生产上,一般采用冷藏种蒜的方法处理蒜种,播种前10~15天,把蒜种投入恒温保鲜库中,恒温保鲜库内的温度保持在0℃左右,相对湿度一定要保持在60%~75%,以打破种蒜休眠期。若蒜种在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5%的环境中冷藏,大蒜的二次生长现象将会明显提高。冷藏期间库内要保持通风透气,库内无其它有毒污染物,以防止蒜瓣霉烂变质。为避免在库内走动造成污染,如果条件允许,可在库外另设操作室,利用闭路电视对库房进行监视管理。经过冷藏处理,临近播种前蒜种还需要进行掰瓣,掰瓣工作不要过早,防止干燥失水,影响出苗,方法是剥除蒜的茎盘,去掉蒜瓣外的革质皮。大蒜掰好瓣以后,就可以播种了。适期播种大蒜最佳播种期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之间,其中在我国北方地区,大蒜最佳适宜的播种期是国庆节前后各五天,也就是9月25日到10月5日。即使在我国南部大蒜最适宜的播种期,也不要超过10月20日,10月20日以后播种,很容易诱发大蒜二次生长现象。
至4月25日前后蒜薹露出时,正是判断二次生长现象是否发生的最佳时间。如果大蒜在蒜薹露出的同时,蒜薹周围随之长出一圈小蒜叶,5-7片小叶围着蒜薹长出,而新蒜瓣的生长点并没有萌动现象,这说明大蒜发生了二次生长现象。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是由于上面的综合配套控制技术没有能够正确操作,所以应全面掌握上面的控制技术。在这一时期,可根据大蒜植株长势浇一次催薹水,以促进蒜薹生长,延长叶片的光合作用时间,促进营养物质转化,促使蒜头膨大。
待蒜薹抽出叶鞘,并开始甩弯时,正是蒜薹收获的最佳时期。蒜薹收获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采早了产量低,采晚了质量变劣,也直接影响到蒜头的产量。蒜薹收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一只手捏住蒜薹中部,另一手捏紧蒜薹尾部,然后用手轻提蒜薹,即可将蒜薹拔出。也可使用蒜勾进行提薹,注意提薹时,要尽量少伤及叶片。
拔薹后,应及时浇一次膨大水,以保持拔薹后土壤湿润,延长叶片绿色时间,促进蒜头的膨大。收获前7天蒜地要停止浇水,以控制大蒜植株长势,促进叶部的同化物质加速向蒜头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