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霜霉病
症状;该病菌可在温室或大棚内的活体植株上存活,从温室或大棚向露地植株传播侵染。在温暖地区,田间周年都有瓜类寄主存在,病菌可以孢子囊借风雨辗转传播危害,无明显越冬期。病菌萌发温限为4~32℃,以15~19℃最为适宜。温度低、湿度大易诱发本病的发生。
二、白粉病
症状:该病发生时,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蔓也能染病,但果实受害少。初发病时叶面先产生白色小粉斑,后逐渐向四周扩展融合形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个叶面覆一层白色粉霉状物,一段时间后,致使叶缘上卷,叶片逐渐干枯死亡。叶柄和茎蔓染病时,症状基本与叶片相似。
三、炭疽病
2、症状:叶片染病,出现圆形至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斑,后病斑变为黄褐色至棕褐色;茎、蔓染病,病斑呈椭圆形边缘褐色的凹陷斑;果实染病,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初呈淡褐色凹陷斑,湿度大时可分泌出红褐色点状粘质物,皮下果肉呈干腐状,虽可深入内部,但影响不大。
四、黑星病
症状:一般只侵染叶片,叶片染病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大小1~2毫米,褐色,四周组织常为黄色,病叶卷缩不平整,病部生长缓慢,后穿孔,病叶一般不枯死。
五、蔓枯病
症状:蔓枯病主要危害 佛手瓜的蔓、果和叶片,茎蔓染病造成的危害较大,蔓上初生褐色长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子实体。病情严重时,能引起茎蔓枯死,使病部以上蔓果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严重时可引起茎蔓死亡,果实萎缩。叶什染病,呈水渍状黄化坏死,严重时整叶枯死。果实染病,产生黑色凹陷斑,龟裂或致果实腐败。
六、(壳二孢)叶斑病
症状:主要危害佛手瓜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较小,直径约3~6毫米,浅褐色至褐色。病斑边缘明显,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或土表越冬,条件适宜时放射出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七、(叶点霉)叶斑病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展成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的病斑。病斑灰白色,中央散生肉眼不易看清的褐色小粒点。发病重的病斑融合成大片,造成叶片早枯脱落。
八、叶烧病
症状:佛手瓜叶烧病是在保护地栽培中出现的生理病害,多发生在植株中上部叶片上,一般以接近或接触棚膜的叶片较易发生此病。发病初期病部的叶绿素明显减少,在叶面上出现小的白色斑块,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扩大后呈现白色到黄白色斑块,轻的表现为叶缘烧焦,重的则导致半叶以上乃至全叶烧伤。病部正常情况下无病症,但后期很容易被交链孢菌等腐生菌腐生,引起其他病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