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春玉米施肥技术要领 玉米

春玉米施肥技术要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施肥原则。(1)有机-无机肥相结合,以腐熟和含水量偏大的有机肥为好。(2)贯彻肥料深施原则,施肥深度应达10-20厘米,播前表面撒施肥料要做到随撒随耕。(3)掌握平衡施肥原则,缺锌地块要注意锌肥使用。(4)根据春玉米需肥特性施肥,提倡大喇叭期追施氮肥。

  2.基追结合施肥建议。(1)推荐15-20-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2)产量水平450-6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0-35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2-16公斤/亩。(3)产量水平600-7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6-19公斤/亩。(4)产量水平7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40-45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9-22公斤/亩。(5)产量水平4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0-25公斤/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0-12公斤/亩。

  3.一次性施肥建议。(1)推荐26-13-6(N-P2O5-K2O)或相近配方。(2)产量水平450-6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45-50公斤/亩,作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3)产量水平600-700公斤/亩,可以有20%-40%释放期为50-60天的缓控释氮肥,配方肥推荐用量50-55公斤/亩,作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4)产量水平700公斤/亩以上,可以有20%-40%释放期为50-60天的缓控释氮素,配方肥推荐用量55-60公斤/亩,作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5)产量水平4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30-40公斤/亩,作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

因地定产,以产定肥。大量的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样本分析证明,土壤氮磷钾养分水平和施肥量具有区域稳定性和田块变异性的特点。因此,首先要据种植区域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生产技术水平确定目标产量,再据此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在此基础上,据土壤测试结果或长期生产经验,对具体田块的目标产量施肥量作进一步细调。

  确定施肥期和肥料分配比例。农家肥全部作基肥,且最好在上一年结合秋耕施用;基肥氮的比例,除了一次性施肥和干旱缺水难以追肥外,一般不超过生育期总量的50%,并在施基肥前确定,否则施氮量过大,势必造成前期幼苗疯长,后期倒伏或脱肥。氮的追肥应以大喇叭口期为重点,除非地瘦弱苗,一般不要在拔节期追肥,否则会增加倒伏风险。抽雄到灌浆期适量追施氮肥可以保障灌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磷钾肥效在土壤中持续时间较长,而且磷的营养临界期在幼苗期;吐丝期之后作物不再吸收钾,所以,磷钾肥可以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入;至于中微量元素肥料,可采用基肥土施和或叶面喷施等多种方法。例如,苗期至拔节期喷施0.1%~0.2%的硫酸锌溶液,对弱苗重点喷施1%的尿素、0.2%的磷酸二氢钾,可防治缺锌并能壮苗、齐苗。

  采用适宜的施肥方法。除非干旱地区和具有机械化分层施肥条件,对氮肥要基肥、追肥分次施。施肥方法有撒施、条施(沟施)、穴施等多种,可酌情选用。有机肥和钙、镁、磷肥等的施用量较大,通常结合耕翻整地撒施,以达到土肥相融。对钙、镁、磷肥还可借助于土壤酸性提高肥效;玉米是中耕作物,追肥和种肥可采用穴施或条施,使有限的肥料更靠近根系。但要种肥错位,以防烧苗;对过磷酸钙和磷酸二铵等速效性磷肥也应条施或穴施,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进行机械化一次性施肥时,要将肥料分施于不同深度的土层,并适当加大基肥用量和氮肥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