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黑星病
①加强检疫,严防病害传播蔓延。②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抗病品种:如青杂1号、2号。②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在单位面积种植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两支架之间的行距,缩小株距,这样能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降低温度。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或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烟熏。喷药要均匀周到,幼嫩部分及生长点要喷到,每5~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3~4次。
这是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缺硼引起的,植株缺硼会造成果皮木栓化,容易出现皴皮等症状,造成蔬菜缺硼的原因很多,如偏施化肥、土壤中缺硼、植株根系发育不良等,前期应在基肥中注意补充硼肥,一旦发生缺硼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可用含氨基酸和硼、镁、锌的叶面肥,5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巧析小黄瓜“皴皮”的原因
“皴皮”是近年来无刺小黄瓜上出现的一种怪病,其症状为:开始时瓜条表面出现凹陷的白色长条状病斑,初流白胶,后期病斑融合,像长了一层皴一样,病部凹陷但不腐烂,有的病斑上还有琥珀色、小米粒大的胶粒。
11月9日,记者在寿光市洛城街道后李村一菜农的棚里再次遇到了小黄瓜“皴皮”的情况。仔细观察了小黄瓜“皴皮”的表现和分布,记者断定“皴皮”应为生理性病害,而非侵染性病害。
“皴皮”不大片发生,而是整棚发生。这与放风口下“皴皮”现象不同,显然不是放风过急导致的。
放风过急是小黄瓜“皴皮”的主要原因之一。特点是棚室温度变化大,干湿度变化剧烈,造成瓜皮生长速度慢与瓜肉生长速度快,使得部分瓜皮组织坏死,形成一些细小的裂口并流出胶粒,随着裂口的增多,形成“皴皮”。
针对这种原因应及时调节棚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加以解决。晴天时,可采用早放风,放小风,逐渐增加放风量的措施加以防范,避免在棚温达到30℃以上时再放风造成温湿度大变化的情况发生。阴天时,即使棚温不太高,也要在上午11时前后进行短时放风,以防止瓜条结露影响瓜条的正常生长。
不是放风过急造成的,那么是不是蘸花药浓度过大导致的呢?该菜农说:“应该不是,因为2包坐瓜灵兑5斤水是我试验过后的浓度,并且这是第二批瓜,也不会存在积累中毒的情况。”
排除了造成小黄瓜“皴皮”的二大原因后,记者开始考虑是不是药害所致?详细了解了该菜农前段时间的用药后,记者终于找到了小黄瓜“皴皮”的真正原因——— 药害。
在小黄瓜“皴皮”前二天,该菜农不足1市亩地的棚室熏用了720克杀虫烟剂,熏用烟剂量大大超出要求的300-500克的用量。而小黄瓜的瓜皮薄且嫩,结果造成药害,于是在果皮上形成了一些凹陷的小病斑,严重抑制了果皮的生长,后随着瓜条的生长,病斑连成片,像长了一层皴一样。
对此,记者建议应在及时摘除“皴皮”瓜的前提下,叶面喷施芸薹素内酯混加细胞分裂素缓解药害,以利于下批小黄瓜的正常生长。
上一篇: 西瓜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下一篇: 玉米青枯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