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青枯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

玉米青枯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青枯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这种病害在玉米灌浆至乳熟期出现,乳熟至蜡熟期最多。主要特征是侵染根和茎基1~3节,变褐,腐烂。因此也叫茎基腐病或茎腐病。发病快的在1~2天内,整株迅速失水,青枯,果穗下垂,停止发育。发病较慢的叶片自下而上变黄,早枯,有时也出现青枯的叶片。茎部发病初期变褐,水渍状,失水皱缩成条纹状凹陷,髓部变空,植株很容易倒伏。用刀切开病茎,会发现维管束变褐,潮湿环境下,可以生长白色菌丝和粉红色霉层。

防治玉米青枯病要注意以下几点: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我国已经将抗青枯病列为玉米育种目标。可以在不同地区选用不同的自交系和抗性品种。收获后及时清除玉米秸秆,或高温堆制有机肥,或集中处理。尽可能与蔬菜作物轮作。注意排水防涝,合理密植,增施锌肥以提高玉米生长势和抗病能力。增施有机肥和菌肥,用生防菌拌种。用咯菌腈(适乐时)或立克秀包衣种子或拌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