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河蟹养殖前期水体混浊怎么办? 其他水产

河蟹养殖前期水体混浊怎么办?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在河蟹的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时常会发生水体浑浊现象。为此,很有必要作系统地分析和探究,以便于积极而科学地应对。

1.直接的物理因素;①强暴雨冲涮地表沿岸(池梗)带入大流量泥浆产生的严重混浊(主要为黏土颗粒)。②较大风浪冲刷下风岸、尤其是浅水条件下风力导致水的运动引起水层混合作用。③在具备上层水超过4℃、且气候昼夜温差较大而同时水位较浅的条件下,白天水体受热处于“正分层”,夜里上层水向外辐射强烈而降温较快、密度增大,整个水层发生从水面到水底的垂直混合流转(全同温),带起了部分沉积物(一定数量表层淤泥的泛起产生的水体的混浊)。因此,春季水位不宜过浅,保持0.9-1.0米的平均水深是十分必要的

2.间接的生物因素;①过度繁殖产生的大量泥鳅或河蟹因饵料严重不足引起强烈觅食活动,使水变得混浊,并且水体混浊度在一定程度上与水草种群覆盖率成负相关。一般连续阴雨天暂停投饲后就极易出现。只要清淤(保留10厘米左右)、消毒、晒塘到位,泥鳅就不会因此成害,这类塘口清塘时采用茶柏全池泼洒,清除效果尤佳。另外应注意合理的投饲量以保障河蟹摄食所需。②叶足类的大量繁殖,通过放入小规格的鲫鱼对蚌壳虫加以吃食清除,不建议使用杀虫剂杀虫,因为杀虫导致河蟹长期应激导致水浑,而且枝角类是杀不光的。③大量浮游生物大量死亡,悬浮有机质较多。通过淤泥层、基肥的合理控制,套养花白鲢等措施,确保水草良好生长,并注意慎用浮游动植物颇为敏感的药物,通常就能得到较好的避免。 ④水草生物性脱钙作用产生钙化物沉淀。根据水草长势情况,施加追肥2-3次,如每隔15天左右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