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谷子 > 谷子白发病在谷子不同生育阶段都表现哪些症状? 谷子

谷子白发病在谷子不同生育阶段都表现哪些症状?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谷子白发病是谷子上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生。谷子自种芽或幼蘖受侵染后在各个生育阶段和不同器官上陆续显露出不同的症状,因而获得不同的症状名称:“芽腐”、“灰背”、“白尖”、“枪杆”、“白发”和“刺猬头”(看谷老)。此外,局部侵染还可引致叶斑。  
芽腐(芽死):土壤菌量大、品种高度感病、环境条件极有利时,刚萌芽的种子即大量被侵染,幼芽弯曲,加上腐生菌的二次侵染,致使出土前完全腐烂,造成缺苗。  
灰背:受侵幼苗高6 -10cm ,3-4片叶时开始出现症状。发病叶片略肥厚,叶片正面出现污黄色、黄白色不规则形条斑,潮湿时叶片背面密生灰白色霜霉状物。  
白尖:轻病苗继续生长,株高 60cm 左右,病株新叶正面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纹,多条时常汇成条斑,背面生白色霜霉状物,以后的新叶不能展开,全叶呈白色,卷筒直立向上,十分注目,称为“白尖”,白尖不久逐渐变褐枯干,直立于田间,成为枪杆。  
白发:枪杆心叶组织薄壁细胞逐渐被破坏而散出大量黄色粉末,仅留一把细丝,以后丝状物变白、略卷曲,称为白发,病株不能抽穗。  
看谷老:部分病株由于病势发展较慢,旗叶呈严重灰背但未表现白尖,能抽穗或抽半穗,穗畸形,内外颖受刺激变形成小叶状而卷曲呈筒状或角状,丛生,向四外伸长,全穗蓬松,短而直立,呈刺猬状,称“刺猬头”,不结粒或部分结粒。除以上典型症状外,有些病株还表现节间缩短,植株矮缩,侧芽增多,叶片丛生或在穗上产生丛生叶状侧枝等症状。  
局部叶斑:灰背叶片上产生的大量孢子囊传播到其他叶片上,适宜条件下萌发侵入而形成局部叶斑。初在嫩叶上出现不规则形块斑,黄色,以后变黄褐色或紫褐色,病斑背面密生白色霜霉状物。老熟叶片受侵后仅形成黄褐色坏色圆斑,霉状物不明显。  

谷子白发病在谷子不同生育阶段都表现哪些症状? 谷苗3~4叶起,病叶肥厚,叶正面黄白色条纹,田间湿度大时,叶背面密布灰白色霉层(病菌),叫“灰背”。轻病株继续生长,心叶不能展开,直立于顶端,黄白色,叫“白尖”。白尖枯死变为深褐色,不抽穗,直立田间,叫“枪杆”。以后,病叶棕色,心叶厚壁组织被破坏,散出大量黄褐色粉末(病菌卵孢子)残留的维管束白色,卷曲成乱发状,叫“白发”。病株不抽穗,如抽穗,病穗短缩,肥肿,小花的内外颖伸长成角状或叶片状,全穗膨松,不结实,叫“看谷老”或“刺猬头”。“灰背”、“白尖”、“白发”、“看谷老”是病株不同生育阶段表现的不同症状,都是谷子白发病的俗名。

白发病是系统侵染病害,谷子从萌芽到抽穗后,在各生育阶段,陆续表现出多种不同症状:

(1)烂芽幼芽出土前被侵染,扭转弯曲,变褐腐烂,不能出土而死亡,造成田间缺苗断垄。烂芽多在菌量大、环境条件特别有利于病菌侵染时发生,少见。

(2)灰背从2叶期到抽穗前,病株叶片变黄绿色,略肥厚和卷曲,叶片正面产生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状斑纹,叶背在空气潮湿时密生灰白色霉层,为病原菌的孢囊梗和游动孢子囊。这一症状被称为“灰背”。苗期白发病的鉴别,以有无“灰背”为主要依据。

(3)白尖、枪杆、白发株高60厘米左右时,病株上部2~3片叶片不能展开,卷筒直立向上,叶片前端变为黄白色,称为“白尖”。7~10天后,白尖变褐,枯干,直立于田间,形成“枪杆”。以后心叶薄壁组织解体纵裂,散出大量褐色粉末状物,即病原菌的卵孢子。残留黄白色丝状物(维管束),卷曲如头发,称为“白发”,病株不能抽穗。

(4)看谷老有些病株能够抽穗,但穗子短缩肥肿,全部或局部畸形,颖片伸长变形成小叶状,有的卷曲成角状或尖针状,向外伸张,呈刺猬状,称为“看谷老”。病穗变褐干枯,组织破裂,也散出黄褐色粉末状物。

(5)局部病斑苗期病叶“灰背”上产生的病原菌游动孢子囊,随气流传播到健株叶片上,局部侵染形成叶斑。叶斑为不规则形或长圆形,初淡绿至淡黄色,后变为黄褐色或紫褐色,病斑背面密生灰白色霉层。老熟叶片被侵染后,形成褐色小圆斑,霉层不明显。

产生灰背的病苗后期多形成白尖、白发或看谷老,但也有的后来症状消失而正常抽穗。也有的病苗前期不出现灰背,后期却变为白尖、白发或看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