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是指从国内外、省内外不同农业区域或不同育种单位引进新品种,经过试种、示范、鉴定、审定(或认定)后,在本地区推广应用。引种虽然不是创造新品种,但它是利用新品种,实现本地区某种蔬菜品种更新的重要手段。它简便易行,经济有效。成功地进行引种须注意以下几点:
(1)生态条件:确定引种地区,要考虑两地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的相似性,其中主要是温度和光照条件。一般说来,同纬度地区,只要没有悬殊的地势差异,其温度和光照条件是相似的。因此,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有时,两地的气候条件,全年看来相差很大,但是有一段时间适合某品种产品器官形成所要求的温度、光照条件,只要调整一下播种期和栽培季节就可以成功地栽培。现在的"北菜南种",即
(2)品种的适应性:确定引入品种,要注意了解和考察该种和该品种的适应性。不同的蔬菜种类,以及不同的品种,适应性往往差异很大。其中,有些蔬菜种类和品种表现适应性强,各地可以相互引种,一般不会发生问题。例如,番茄和结球甘蓝的许多品种有良好的适应性,只要安排好适宜的栽培季节,引种易于成功。
(3)当地情况:引入品种要符合当地栽培制度、栽培季节,以及市场的需求。当地的蔬菜栽培制度和某种蔬菜的栽培季节,是生产者根据不同蔬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生产条件和消费要求等综合因素制定的。要进行引种,就要考虑所引入的品种在熟性、生长期、产品商品性状是否符合要求。例如,根据马铃薯喜冷凉、不耐热、不耐霜的特性和山东夏季炎热而无霜期较长的气候条件,马铃薯是春、秋两季栽培,一季马铃薯的适宜生长期仅60~70天(指出苗后的天数)。我国东北、内蒙古等地虽无霜期短,但夏季冷凉,马铃薯可以越夏,为一季作,生长期长达120天以上。如果从东北引进高产的晚熟品种在华北、华东栽培,则表现生长旺盛、结薯晚、产量低;相反,若引入黄皮黄肉的早熟品种,既能成功栽培,又符合市场需要。
(4)具体安排:进行引种要有可行的计划、步骤和方法。首先,要根据生产和市场的需要,研究制定引种计划。计划主要包括引种目标、引种地区、单位、引种的种子数量等。引种计划制定后,可根据工作量大小和人力、财力情况,确定采取发函征集还是派人收集。发函征集时,希望供种单位提供品种名称、采种年月、品种主要特征特性等资料。派人收集时,则应更详尽地了解所收集品种的基本情况。
引入品种后,应将各品种加以清选整理。可分成2~3份,一份妥善贮存,一份安排种植观察。在种植观察中,要调查各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分析其与介绍材料相符与否,判断其推广应用价值,并安排采种(F1品种要重新引入种子),以便进一步安排品种比较试验和扩大示范种植。如果确有推广价值,还应进行栽培试验,确定配套栽培技术,以便良种良法一起推广。
(5)植物检疫:在引种工作中,要十分重视植物检疫工作。为防止新的危险性病、虫随种子一起引入,在确定引种地区或品种时,要了解有无检疫对象;引入的种子要有检疫证明。从国外引入的种子,一定要设专圃种植观察,充分注意检查有无新的危险性病虫害。若发现问题,应及早严格销毁,并进行全面消毒。
上一篇: 怎样预防玉米害虫赤斑沫蝉的发生?
下一篇: 农业机械上的液压系统如何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