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年生4代,可能以幼虫和蠕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出现,4月中旬幼虫盛发,5月中旬至6月中旬2代幼虫盛发,以后各代重叠。在吉林蛟河一带幼虫于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害,6月中旬是为害盛期,6月中下旬幼虫进入末龄,并开始化蛹,6月底至8月初成虫羽化,幼虫有转株为害特点。沿海地区受害重。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发生4代,以幼虫或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出现,4月中旬幼虫盛发,6月上中旬为第二代幼虫盛发期,以后各代世代重叠,在草莓上以一二代发生危害最重,幼虫吐丝将新叶、嫩头卷缀一起,潜居其中,将整张叶片结成饺子形虫苞。取食时将头伸出,取食危害嫩叶、花、蕾、果梗及果实。幼虫一生要转苞1~3次,危害多株草莓,破坏性大,局部损失严重。
体长7mm,翅展15~21mm,下唇须前伸,末节下垂。前翅浅黄色至金黄色,具金属光泽。雄蛾具前缘褶,翅面上有2条红褐色斜斑,一条不明显,从前缘1/4处通向后缘的1/2处;另一条明显,从前缘的1/2通向臀角,顶角的端纹延伸至外缘。雄蛾后翅浅褐色,雌蛾黄白色。
半球形,直径0.6mm。
体长15~19mm,浅绿色,头黄褐色,背线浅绿色,每节具2个不十分明显的小点。
长约8mm,纺锤形,黄褐色。
上一篇: 金鱼藻有什么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