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病镰孢侵染块茎。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褶,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即 病菌子实体。开始时薯块表皮局部颜色发暗、变褐色,以后发病部略微凹陷,逐渐形成褶叠,呈同心环文状皱缩;后期薯块内部变褐色,常呈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最后薯肉变为灰褐色或深褐色、僵缩、干腐、变轻、变硬。剖开病薯可见空心,空腔内长满 菌丝,薯内则变为深褐色或灰褐色,终致整个块茎僵缩或干腐,不堪食用。防治方法将奥力-克霉止按300—500倍液稀释,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每5—7天喷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病情严重时,奥力-克霉止按300倍液稀释,3天喷施一次。施药避开高温时间段,最佳施药温度为20℃—30℃。重要防治时期: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1)生长后期注意排水,收获时避免伤口,收获后充分晾干再入窖,严防碰伤。(2)窖内保持通风干燥,窖温控制在1~4℃,发现病烂薯及时汰除。植保要领1、发病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病果、病叶、病枝等。2、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残体。3、对保护地、田间做好通风降湿,保护地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4、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适量灌水,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预防冻害。
上一篇: 水稻旱育秧苗期如何管理?
下一篇: 油菜病毒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