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小麦底肥如何施用? 小麦

小麦底肥如何施用?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施用时间

  底肥一般在播种前结合耕翻整地施入,干旱地块,可以将肥料深施于犁底,然后翻垡盖土;土壤粘重地块,采用先撒肥后耕翻,将肥料翻入土中。

  二、施用数量

  底肥的数量应根据产量要求,肥料种类、性质、土壤和气候条件而定。磷、钾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一般全部底施;而氮肥的移动性大,一般分期使用为好,应在磷、钾肥和有机肥全部基施的基础上,将氮肥总量60%-70% 基施,30%-40%追施;由于玉米秸秆还田地块的秸秆氨化腐烂需要一定的氮素养分,小麦苗期也需要一定的氮素营养,为了减少秸秆腐熟与麦苗生长挣氮要适当施用一定数量的尿素。小麦一般每亩底施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20-25千克(底肥施用磷酸二铵可以同时提供一定的纯氮养分)、氯化钾或硫酸钾20-30千克(盐碱地改用k2o≥45%的硫酸钾),合计总有效养分含量30千克左右。

  三、施用方法

  化肥与禽畜粪等优质有机肥结合施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而且可以提高保肥保水能力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比例较小,只占到2%左右;底肥数量多时,应全层施用,粗肥可在耕地前深施,精肥适当浅施作表层肥;底肥数量少时,应集中施用,采用条施或穴施的办法。磷肥最好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对于速效磷肥可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固定,对于迟效或难溶性磷肥,有利于磷的释放和被作物吸收。

  

    小麦底肥是提高麦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底肥能保证小麦苗期生长对养分的需要,促进早生快发,使麦苗在冬前长出足够的健壮分蘖和强大的根系,并为春后生长打下基础。底肥对小麦中期稳长、成穗和防止后期早衰也有良好作用。底肥的数量应根据产量要求,肥料种类、性质,土壤和气候条件而定。底肥应占施肥总量的60%~70%为宜。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适量施用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一般每公顷施农家肥15~22.5吨、尿素150千克或碳酸氢铵375千克、过磷酸钙375千克、氯化钾75~112千克,或草木灰 750~1125千克。粗肥数量多,保肥力强的黏性土和干旱地区,肥料不易分解,底肥的比例可大些;精肥数量多,保肥力差的砂性土和雨水较多的地区,底肥比例应小一些。底肥施用方法:数量多时,应全层施用,粗肥可在耕地前深施,精肥适当浅施作表层肥。底肥数量少时,应集中施用,采用条施或穴施的办法。磷肥最好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对于速效磷肥可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固定;对于迟效或难溶性磷肥,有利于磷的释放和被作物吸收。冬小麦在播种前,整地施肥、增加地墒、选好优良品种,再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并适时精量播种。由于冬小麦茎叶较冬枝嫩,更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因此,冬小麦要加强病虫害防治,追施越冬肥、灌好封冻水,喷施新高脂膜提高水肥的有效利用率,增加有效分蘖,保护幼苗冬眠,保肥保墒保温。早管理,来年一开春返青后,浇足水、施足肥,及时防治病虫害。在孕穗期要喷施壮穗灵,提高受粉、受精、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更能获得高产。

  小麦需肥规律:小麦每生产500公斤干物质,需要吸收10.5克纯锌、9克纯硼、13克纯锰、0.44克纯钼和4克纯铜,微量元素量虽小,但缺少了某一种,产量会大打折扣。而小麦每生产500公斤籽粒,需13-15公斤纯氮、5-8公斤纯磷、7.5-11.5公斤纯钾。考虑到秸秆还田、肥料利用率、不同地块肥力差异等因素,专家建议,小麦播前需底施纯氮7.5-11.5公斤(另追施纯氮9-11公斤)、纯磷6.5-10.5公斤、纯钾7.5-10公斤。

  小麦营养吸收规律:返青期前需要吸收养分量占总施肥量,约1/6的氮、1/8的磷和1/10的钾。起身抽穗前约需65%的氮、45%的磷和85%的钾(起身期到拔节期约需25%,拔节到抽期约需60%),抽穗后需20%左右的氮和40%左右的磷。磷元素的移动性小、后效大,磷肥施入耕作层全层比集中施用的利用率高340%,磷肥做底肥一次性施入为好。钾素在起身到抽穗前约需85%,钾肥可做一次性全部底施或者1/3底施、2/3在起身拔节期结合追氮肥而追施。由于钾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也较小,且追施增加人工成本,建议在小麦播前一次性底施。氮肥最好底施1/3左右,起身拔节期追施2/3左右为宜。玉米秸秆还田地块还需增加4-8公斤纯氮分解秸秆。

 谈小麦施肥,先来看看“木桶定律”和小麦“需肥规律”,这是科学施肥的基础。
  木桶定律也称“最小养分律”“水”代表产量,不同长度的木板代表氮、磷、钾大量元素和锌、硼、锰、钼、铜、铁微量元素,一般不考虑中量元素,因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中均含有不同的中量元素,比如硫酸钾中含有18%的硫。小麦产量的高低取决于相对用量(含量)最少的一种元素(最短的木板)。我国耕地目前钾和微量元素普遍缺乏,施肥时注意补充。
  小麦需肥规律:小麦每生产500公斤干物质,需要吸收10.5克纯锌、9克纯硼、13克纯锰、0.44克纯钼和4克纯铜,微量元素量虽小,但缺少了某一种,产量会大打折扣。而小麦每生产500公斤籽粒,需13-15公斤纯氮、5-8公斤纯磷、7.5-11.5公斤纯钾。考虑到秸秆还田、肥料利用率、不同地块肥力差异等因素,专家建议,小麦播前需底施纯氮7.5-11.5公斤(另追施纯氮9-11公斤)、纯磷6.5-10.5公斤、纯钾7.5-10公斤。
  小麦营养吸收规律:返青期前需要吸收养分量占总施肥量,约1/6的氮、1/8的磷和1/10的钾。起身抽穗前约需65%的氮、45%的磷和85%的钾(起身期到拔节期约需25%,拔节到抽期约需60%),抽穗后需20%左右的氮和40%左右的磷。磷元素的移动性小、后效大,磷肥施入耕作层全层比集中施用的利用率高340%,磷肥做底肥一次性施入为好。钾素在起身到抽穗前约需85%,钾肥可做一次性全部底施或者1/3底施、2/3在起身拔节期结合追氮肥而追施。由于钾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也较小,且追施增加人工成本,建议在小麦播前一次性底施。氮肥最好底施1/3左右,起身拔节期追施2/3左右为宜。玉米秸秆还田地块还需增加4-8公斤纯氮分解秸秆。
  笔者建议小麦底肥施用比例,亩用尿素15公斤(也可用含氮17%的碳酸氢铵50公斤替代),磷酸二铵15公斤、氯化钾15公斤,亩投入约110元。亩施入氮磷钾总养分为25.5公斤。在此基础上,注意生长期及时追施尿素和叶面肥。种植户若有微灌设备,也可将底肥中的钾肥少用1/2-2/3,春季结合追施氮肥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