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小拱棚栽培时如何管理棚内温度?
根据西瓜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温度的要求,通过调控小拱棚膜的通风量和通风时间来科学调控小拱棚内温度,满足西瓜正常生长发育对温度的需要。
前期主要是增温防止冻害发生;后期外界温度升高,则应做好放风降温工作,防止 高温灼伤生长点及叶片。其原理与苗床管理基本一致。一般要保持较高的气温,促进幼苗的光合作用,并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减少夜间养分的呼吸消耗。具体地讲,若进行直播,在出苗前应保持5厘米地温25~30℃,夜间不低于17℃。白天让拱棚充分接受阳光提高棚内温度,夜间加盖草苫,草苫晚揭早盖,即上午9~10时揭开,下午15~16时盖上,以减少热量散失,保持较高的温度。使出苗快而整齐,达到苗全和苗壮。种子出土后就及时放风,防止幼苗徒长。子叶拱土至第一片真叶展平期间,白天棚内气温保持在22~25℃,夜间不低于15℃。第一片真叶展平后,白天棚温可提高到25~28℃,通风要由小到大,逐步进行。即在苗期保持温度高-低-高的变化规律,这样利于培育壮苗。
若是育苗移栽,移苗后5~7天内要求白天28~30℃,夜间最好在15℃以上,并保持较高的湿度,促进幼苗尽快缓苗。一般阴雨天不通风,并注意加盖草苫,晴天可视情况小通风或不通风,并于夜间加盖草苫,以提高棚内温度。在缓苗期,由于根系还没有深入瓜田土壤中,只能利用营养土中的水分,吸水量较少,加上叶片蒸腾。幼苗叶片一般上午8~10时开始萎蔫,下午3~4时以后逐渐恢复,心叶可以缓慢生长,但叶色淡绿,定植3~4天后,选择晴天上午在幼苗基部点浇缓苗水,每50千克水加入尿素150克,这一阶段一般不放风。7~10天后,幼苗长出新根,开始恢复正常生长,这时应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放风,白天保持28℃左右,夜晚不低于12℃,并根据土壤墒情点浇"缓苗水",以利秧苗迅速生长。
小拱棚内晴天中午气温可达50℃,如果中午有1~2小时不通风,就可能造成"烧苗"。因此,通风是一项认真而细致的工作。晴天上午棚温上升到25℃左右时进行通风,在背风一侧揭口,每2米挖一个10厘米见方的通风口,如果瓜畦较短(长度不超过6米),可将小拱棚两端揭开通风,外界气温高时二者可结合进行。通风量应由小到大,随天气情况和棚内温湿度而变。通风时要注意观察幼苗形态,如果发现幼苗叶片变软,有萎蔫现象,应减小通风口或暂停通风,等幼苗恢复正常后再逐渐增加通风量。切勿在中午气温很高时突然将膜揭开,那样会因为棚内外温、湿度差异大,使幼苗突然失水而萎蔫甚至死亡。4月中旬以后,外界气温逐渐升高,华北地区终霜期已过,可加大通风量,中午将棚全部揭开,使幼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5月上中旬外界气温较高,这时在白天全部揭开棚膜,到夜间再盖上,但不关闭通风口。拆棚前5~6天,如果没有大风袭击,白天夜晚均可不盖棚膜,加强瓜苗锻炼。当外界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即可撤掉棚膜,小拱棚覆盖时间30~35天。南方地区则把小拱棚两侧薄膜掀起,向上固定在拱棚上,以降低棚内温湿度。拆棚后抓紧时间在垄两侧挖沟浇水,并将瓜蔓拉直进行整枝压蔓。
二、理蔓及整枝
双膜覆盖早期气温低,瓜蔓不能引出棚外,加之棚内空间较小,难以按要求的方向和空间配置瓜蔓。为防止杂乱拥挤和相互重叠,需将瓜蔓暂时引向可伸展的方向,或顺畦朝同一方向引蔓。理蔓时应注意将瓜蔓在棚内尽可能排开,这一工作可结合整枝在放风时进行。
双覆盖栽培多采用早熟或中早熟品种,实行密植栽培,一般采用双蔓整枝,即保留主蔓和基部伸出的一条健壮侧蔓,将 其余侧蔓去掉。拱棚内空间小,容易因侧蔓发生造成棚内蔓叶 拥挤,影响生长,因而整枝打杈应及时。整枝工作可结合放风 在午后进行,这样可避免上午因瓜蔓含水多而脆,损伤到要保 留的叶片和茎蔓。对于长势较弱的品种,幼果坐住后不再整枝打杈;而叶片肥大,长势壮的品种,幼果坐住后仍要注意控制长势,必要时可在瓜后留15节左右去掉生长点,保证养分向果实输送。
前期主要是增温防止冻害发生;后期外界温度升高,则应做好放风降温工作,防止 高温灼伤生长点及叶片。其原理与苗床管理基本一致。一般要保持较高的气温,促进幼苗的光合作用,并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减少夜间养分的呼吸消耗。具体地讲,若进行直播,在出苗前应保持5厘米地温25~30℃,夜间不低于17℃。白天让拱棚充分接受阳光提高棚内温度,夜间加盖草苫,草苫晚揭早盖,即上午9~10时揭开,下午15~16时盖上,以减少热量散失,保持较高的温度。使出苗快而整齐,达到苗全和苗壮。种子出土后就及时放风,防止幼苗徒长。子叶拱土至第一片真叶展平期间,白天棚内气温保持在22~25℃,夜间不低于15℃。第一片真叶展平后,白天棚温可提高到25~28℃,通风要由小到大,逐步进行。即在苗期保持温度高-低-高的变化规律,这样利于培育壮苗。
若是育苗移栽,移苗后5~7天内要求白天28~30℃,夜间最好在15℃以上,并保持较高的湿度,促进幼苗尽快缓苗。一般阴雨天不通风,并注意加盖草苫,晴天可视情况小通风或不通风,并于夜间加盖草苫,以提高棚内温度。在缓苗期,由于根系还没有深入瓜田土壤中,只能利用营养土中的水分,吸水量较少,加上叶片蒸腾。幼苗叶片一般上午8~10时开始萎蔫,下午3~4时以后逐渐恢复,心叶可以缓慢生长,但叶色淡绿,定植3~4天后,选择晴天上午在幼苗基部点浇缓苗水,每50千克水加入尿素150克,这一阶段一般不放风。7~10天后,幼苗长出新根,开始恢复正常生长,这时应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放风,白天保持28℃左右,夜晚不低于12℃,并根据土壤墒情点浇"缓苗水",以利秧苗迅速生长。
小拱棚内晴天中午气温可达50℃,如果中午有1~2小时不通风,就可能造成"烧苗"。因此,通风是一项认真而细致的工作。晴天上午棚温上升到25℃左右时进行通风,在背风一侧揭口,每2米挖一个10厘米见方的通风口,如果瓜畦较短(长度不超过6米),可将小拱棚两端揭开通风,外界气温高时二者可结合进行。通风量应由小到大,随天气情况和棚内温湿度而变。通风时要注意观察幼苗形态,如果发现幼苗叶片变软,有萎蔫现象,应减小通风口或暂停通风,等幼苗恢复正常后再逐渐增加通风量。切勿在中午气温很高时突然将膜揭开,那样会因为棚内外温、湿度差异大,使幼苗突然失水而萎蔫甚至死亡。4月中旬以后,外界气温逐渐升高,华北地区终霜期已过,可加大通风量,中午将棚全部揭开,使幼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5月上中旬外界气温较高,这时在白天全部揭开棚膜,到夜间再盖上,但不关闭通风口。拆棚前5~6天,如果没有大风袭击,白天夜晚均可不盖棚膜,加强瓜苗锻炼。当外界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即可撤掉棚膜,小拱棚覆盖时间30~35天。南方地区则把小拱棚两侧薄膜掀起,向上固定在拱棚上,以降低棚内温湿度。拆棚后抓紧时间在垄两侧挖沟浇水,并将瓜蔓拉直进行整枝压蔓。
上一篇: 葡萄果穗套袋技术要点有哪些?
下一篇: 测定奶牛干物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