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棉田对棉铃虫防治不能以卵量做为指标,还应参考百株幼虫量。
(1)防治指标的制定,是以幼虫危害造成的损失为依据,为便于提前掌握,应拆成棉铃虫卵量作为防治指标,由于多数药剂不杀卵,从卵到幼虫要有3-4天的时间差。
(2)三代棉铃虫产卵期棉株高大,顶尖不打,落卵部位分散,很难准确调查。
(3)四代棉铃虫前期产的卵与后期瓣的卵,其孵化率差异很大,造成主要危害是8月份的卵所孵化的幼虫,这是重点防治目标。到9月上旬时,因气温对卵的孵化和幼虫成活不利,一般不会造成很大危害。
(4)根据多年经验,二代棉铃虫在棉田落卵量都有急增期,在急增后3天防治最适宜。可以每天上午到棉田看一遍,当看到棉田新卵突然增加(当日卵量是前天卵量的2-3倍时)可作为急增期。第二次施药要根据药剂的残效期来确定。
上一篇: 秋葵的生长对水分有什么要求?
下一篇: 节水抗旱作物品种为何能有效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