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有如下几种类型:
1. 苗瘟。苗瘟可分为苗瘟和苗叶瘟两种。苗瘟多由种子带菌引起,一般在3叶期前发生,初期症状在芽和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而后迅速变成黄褐色,致使芽烂枯死。苗稍大后,病菌上可见到暗绿色斑点,不久变黄褐色而枯死。苗叶瘟,一般在3叶期以后发生,秧苗上发生的病斑,症状与本田叶瘟相同。
2. 叶瘟。主要发生在水稻分蘖期以后,病斑的形状、色泽和大小常由于气候条件、水稻品种的感病程度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急性型:病斑暗绿色,发展很快,由微细点状迅速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中心灰白色,外缘呈水渍状,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急性型症状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 ②慢性型:田间最为常见。典型病斑为梭形。病斑中心灰白色为崩溃部;稍外褐色为坏死部;最外层是黄色晕圈为中毒部。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 ③白点型:病斑为白色圆形小斑,不产生霉层。多在土壤十分干燥时在嫩叶上发生,条件适宜时能迅速转变为急性病斑。 ④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多局限在叶脉间,病斑中央为褐色坏死部,周围包着黄色中毒部。病斑不产生霉层,多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
3.叶节瘟:病节初为水渍状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状扩大至全节,呈黑褐色。天气潮湿时病斑部产生灰绿色霉层。后期病节干缩、凹陷,易折断、倒伏。
4.穗颈瘟:病斑初为水渍状褐色小点,后逐渐围绕穗轴和枝梗扩展,病部呈褐色或黑绿色,长有黑褐色霉层。穗茎发病早,可造成白穗。
5.谷粒瘟:发生在谷粒上。病斑椭圆形、灰白色,常发生灰绿色霉层,谷粒黄熟后则不明显。发病晚的,病斑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点。严重时谷粒不饱满。
上一篇: 菠菜霜霉病怎样防治?
下一篇: 怎样进行水稻后茬黄瓜大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