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扬扬的“登革热”事件给旅游业带来了“旅游危机” ,给游客带来了各种疑惑和恐惧。
到底“登革热”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它的传播途径和严重后果是什么?“登革热”可不可以预防?可不可以防治?
“登革热”既不是一种新病,也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在疫区做好灭蚊处理,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防止蚊虫再传播,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后果。
“登革热”属虫媒传播疾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发。“登革热”属于短期热病,具有起病急、发热高的特点。“登革热”的病期通常为7天,病人一开始发热就能达到40摄氏度左右,二三天内体温有所下降,第五六天病人热度往往再度达到40摄氏度。“登革热”病人通常还伴有头痛、关节痛等症状,疼痛感有些像风湿病的痛。病人在病期末身体四肢会出现红色的斑疹。有关医生提醒,如果这些症状都有,基本能判断病人得了“登革热”。传播“登革热”的虫媒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两种蚊子,其中,“埃及伊蚊”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登革热”传播虫媒。受“登革热”病毒感染的蚊子白天袭击人。白纹伊蚊身上有团状花纹,人们通常称它们为“花蚊子”。
目前,人们还没有对付这种病的疫苗和特效治疗手段。医生们对此病采取的方法有卧床休息,吃流食和药物退烧(但必须避免使用阿斯匹林,以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预防“登革热”的传播和流行其实并不复杂。有关专家指出,一方面,个人要做好防蚊准备。如果到疫区去,要注意穿长裤长袖衣,还要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防蚊药;在居住的房间内要准备灭蚊药,必要时可点蚊香,用蚊帐,避免蚊虫叮咬。另一方面,要从环境上采取严格的措施控制疫区蚊子传播疾病,对从疫区来的人和交通工具要进行全面的灭蚊处理。安全措施做足,登革热就不可怕了。
上一篇: 农村电商如何找准定位 精准服务 ?
下一篇: 芥蓝的采收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