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被洪水淹过的水稻田如果进行补救? 水稻

被洪水淹过的水稻田如果进行补救?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提问人:姚善军,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农业局

水稻是比较耐涝的作物,水稻受淹程度与受淹时的生育期、淹水时间长短、水层深浅等有密切关系。刚栽下去尚未活棵的秧苗,大水没顶4天后,叶片全部溺死,但根系损害较小,仍能恢复生机。移栽10天后已经活棵的秧苗淹水12天(没顶4天),虽有60%以上叶片枯死,出水后仍可恢复生长。移栽15天后处于分蘖阶段的秧苗连续淹水7天(没顶4天),尽管地上部分的叶片几乎全部枯死,但分蘖芽和茎生长点尚未死亡,退水后仍能生出新叶,进行分蘖。水稻苗期和分蘖期耐涝性较强,一般淹水1周,虽推迟了生长发育进程,只要精心管理,对后期产量影响不大。水稻生长阶段耐涝性弱,受淹后幼穗死亡率增加,幼穗颖花和支梗退化增多,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产量受损。准确判断水稻能否恢复生机,对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有重要意义。
一、水淹稻的鉴定。
只有先鉴定水稻受淹后损害程度才能决定去留、补种或重种,切不可看表面现象轻易将其翻掉。鉴定办法是:
1、水刚退时,用手轻撩稻苗,若随手而起,或轻拔稻苗即齐根拔断的,稻苗已死;如不能轻轻撩起或齐根拔断的,稻苗可活。
2、水退后,早晨检查稻苗,如叶尖吐水珠,表明茎叶仍具功能即可活。
3、检查稻苗基部是否坚硬,手捏感觉坚硬可活,感觉软糊已死。
4、天晴刮风后,叶片成形,稻株仍具生机,若稻叶风吹即倒,则说明水稻已无挽救余地。
二、水稻淹后补救措施
1、排水:先排高田,使苗尖及早露出水面,减少受淹时间。如在高温烈日时,不可一次排干,保留适当水层使稻苗逐步恢复生机,以防由蒸腾造成生理脱水,加重损失。如在阴雨天须一次排干。
2、退水时要及时打捞漂浮物和冲洗茎叶上的泥沙,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冲洗时要避免机械损伤。
3、补齐缺棵、死苗的田块,如缺苗严重,可将多块田的稻苗移到一块田里,空出的田补种其他作物或直播晚稻。
4、视秧苗生长情况适当补施速效肥料,促进分蘖和发育,提高有效穗和结实率。由于受淹后根系吸收能力差,可采取多次少施早施的方法。推荐使用各类具有增强水稻抗逆作用的叶面肥。
5、水稻受淹后叶片损伤,病菌易侵入,须及时防治。具体可咨询当地农技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