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 茶树茶饼病的发生条件是什么?

茶树茶饼病的发生条件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茶饼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茶树叶部病害,为害茶树嫩叶和新梢,叶片背面馒头状突起,严重时叶片呈不规则形卷曲,用病芽叶制成的成茶味苦易碎,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是茶树重要的病害之一。

茶饼病的病原菌主要侵染茶树幼嫩多汁的芽叶和嫩茎部,在嫩叶上先出现浅绿、浅黄或略带红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型透明斑,后病斑渐渐扩大,在周围形成一个黄绿色晕区和一个暗绿色带。叶片正面逐渐凹陷,较平滑并略有光泽,色泽较周围叶色浅。叶片背面突起,形成馒头状的疮斑,上覆有一层白色粉末和粉红色粉末,最后粉末消失,突起部分萎缩成淡褐色枯斑,边缘一圈灰白色,形似饼状,故称之为茶饼病。有时一张叶片上可形成多达十几个病斑,造成叶片扭曲畸形。茎部的病斑略呈长形,包围茶茎,色泽与叶部的病斑相似,但不成淡红色。茎部疮斑上的色泽略带灰色,病部以上的嫩梢因养分输送受阻而枯萎变黑,形成“回枯”症状,最后病茎弯曲,在病部折断。

茶饼病是一种低温高湿性病害。以菌丝体在病叶的活组织中越冬。当第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菌丝开始生长发育形成担孢子,担孢子靠气流传播,当它落在茶树嫩叶或嫩梢表面时,在叶片保持湿润连续11小时的条件下,仅5~6小时就侵入叶片组织。菌丝体在叶片细胞间蔓延,刺激组织使之膨大突起,形成新病斑,同时又向叶表面上长出子实层,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灰白色粉末的担孢子,担孢子成熟后继续飞散,不断进行再侵染。当月平均温度在15~20℃,相对湿度在85%以上,阴雨多湿的条件下,病害容易发生和流行。当气温在31℃以上,并有连续4小时的光照,菌丝体和孢子由于高温光照而致死,病菌的发生受到抑制。因此全年以春季(3~4月份)和秋季(9~10月份)发病较多。夏季病害停止发展,病菌在阴蔽的茶树叶片组织中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