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果病多种病原菌可在枣树树体的多个部位及病残体和枣园周围的多种树体上越冬。其中主要致病菌囊孢壳菌7月上旬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侵染高峰期,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盛期,晾晒存贮过程中继续发病。病害的发生与8月中、下旬降雨量关系密切,降雨多、湿度大时易引起烂果病大流行。
(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从根本上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2)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集中予以深埋,以便有效地减少该病再侵染的机会。
(3)果实采收时尽量防止损伤,减少病原菌侵入的机会。
(4)采收后的枣果要及时凉晒或烘干,以减少霉烂。
(5)贮藏前,对全库或装枣的容器用1%左右的福尔马林对库内外进行 喷洒。
(6)剔除伤果、虫果和病果,置于干燥通风、低温处,防止潮湿。
6月底至7月初,将靓果安按400—600倍液稀释,同时添加一定量的渗透剂或内吸性较强的低毒化学药剂喷施1—2次;7月上旬以后,每隔半个月喷一次.
上一篇: 内吸性杀菌剂是指什么?有哪些主要功能?
下一篇: 无公害农产品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