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泥鳅 > 泥鳅的形态及养殖条件? 泥鳅

泥鳅的形态及养殖条件?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常见的泥鳅一般有真泥鳅、沙鳅、粗鳞扁鳅和江泥鳅。(1)真泥鳅 一般称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理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体表粘液较多,头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较小。(2)沙鳅 口须3对,体背有方形褐色斑点。体侧有两列纵连的褐色斑点,其中下列较大而明显。各鳍均有黄白相间条纹。体长12厘米以下。(3)粗鳞扁鳅 体形粗大侧扁,鳞片粗而明显,体色较暗,背呈灰色或绿色。口须5对。(4)红泥鳅 形态像真泥鳅,但呈淡红色,一般做观赏用。以上4种泥鳅中,以真泥鳅生长较快,经济价值较高,适于养殖。

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在自然条件下,4月上旬开始繁殖,5~6 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9月还可产卵。繁殖的水温为18~30 ℃ ,最适水温为22~28 ℃。
雌鳅性成熟较雄鳅迟,体长5厘米时,雌鳅体内有一对卵巢,体长8厘米时,2个卵巢愈合在一起,成为1个卵巢,并由前端向后端延伸,这时整个卵巢发育开始成熟。
雌鳅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8厘米,怀卵量约2000粒左右,10厘米的怀卵量为7000~10000粒,体长12厘米的怀卵量12000~14000粒,体长15厘米的怀卵量为15000~18000粒,体长20 厘米怀卵量为 24000粒左右。怀卵量最多的可以超过 6.5 万粒。卵圆形,卵径0.8~1.0毫米左右,吸水后膨胀到1.3~1.5 毫米,卵黄色,为半黏性,黏附力不强。由于卵在卵巢内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约为怀卵数的50%~60%。
雄鳅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在6厘米以上,性成熟较雌鳅早,雄鳅精巢一对,位于腹腔两侧,呈带状且不对称,右侧的精巢比左侧的长而狭窄,重量也轻一些,当雄鳅体长为9~11厘米时,精巢内的精子约有亿个。泥鳅产卵喜在雨后晴天的早晨,产卵前,雌鳅在前面游动.数尾雄鳅在其后紧追不舍,发情时,雌雄鳅多活动在水表面和鱼巢周围,当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鳅的头部和躯体互相摩擦并相继游出水面。雄鳅追逐纠缠雌鳅,并卷曲于雌鳅腹部,以刺激雌鳅产卵,同时雄鳅也排出精子,进行体外受精,这种动作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次数也不相等,个体大的可在10次以上,受精卵先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着物上,随着水的波动,极易从附着物上脱落沉到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