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甘蓝 > 甘蓝夜盗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有哪些特点? 甘蓝

甘蓝夜盗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有哪些特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甘蓝夜盗虫,又称甘蓝夜娥,是分布广、危害严重的一种地上部害虫。该虫以幼虫咬食甜菜叶片,大发生年份将甜菜叶片、叶柄吃光,并咬食根头,形成许多孔道。由于叶器官被破坏,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造成块根减产10—20%,含糖率降低0。8—1。0%(绝对值)。如果秋季多雨,还会使甜菜生出大量新叶(倒青),消耗块根已积累的糖分,增加有害氮、还原糖,降低原料甜菜工艺质量,影响制糖的经济效益。
  ①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2l毫米,翅展42—51毫米,虫体灰褐色或黑褐色,前翅肾状纹的外缘呈白色,环状纹灰褐色,楔形纹近圆形,黄褐色,后翅无斑纹。雌虫有翅疆三根,雄虫翅疆一根。
  卵 半球形,卵高0.40毫米左右,宽O.5毫米左右。
幼虫 1—3龄幼虫体呈绿色,头为淡黄褐色,四至六龄幼虫体呈灰褐色或灰黑色,幼虫背板有倒“八”字纹。
  蛹 纺锤形,体长16—22毫米。
  ②生活习性
  甘蓝夜盗虫发生的世代和时期,因各地的气候条件而异。东北甜菜栽培区一年发生2代,内蒙古一年发生2一3代。以蛹在甜菜、白菜、甘蓝等地5—10厘米土层中越冬。
  成虫趋化性和趋光惭良强,白天潜伏在叶片、草丛间,傍晚出来活动。成虫在甜菜及其它作物叶背面产卵,有时也产在叶上表面,每块卵数量由几粒到几百粒。初孵化的幼虫集聚在卵块周围,取食卵壳和叶肉,稍有惊动即吐丝下垂转移到邻片或邻株,1—3龄虫(体长。5—13.4毫米)昼夜取食,4—6龄幼虫昼隐夜出取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