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选择
应选择耐低温、耐弱光能力强、抗病、果实品质、形状、果色符合消费习惯的品种。目前主要以长茄和长卵茄为主,较优良品种紫阳长茄、鹰嘴长茄、茄冠、苏崎茄、齐茄1号等。
2、育苗
茄子在幼苗阶段已有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进行分化,因此,培育壮苗是整个生产过程的基础。
种子处理,首先进行晒种,晒种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还有另一种方法是进行浸种,浸种可以消除种子表皮附着的病原菌。在浸种前,先在室外晒种6~8h,再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min,捞出后反复淘洗,再进行浸种催芽。
浸种催芽,温烫浸种普遍应用的方法。温烫浸种先用温水泡湿种子,再用55~60 ℃的温烫浸种10~15min,之后加入凉水,将浸泡过的种子先用细沙搓去种皮上的黏液,再包在湿布中放到温暖处(25~30 ℃)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翻动1~2次,见干时喷些水,出芽后要适当降温,一般控制在16~25 ℃之间,以使幼苗粗壮。
3、苗期管理
出苗前气温保持在30 ℃,出苗后气温25~28 ℃,出苗后撒一层干营养土,子叶展平后,再撒一层用多菌灵配成的药土,预防猝倒病。夏秋季育苗,苗床干时,及时喷水,保证前期生长,每10d灌一次透水,但切忌用河水浸灌,应以小水渗透苗床。灌水前1~2d,喷撒菌必克,预防病害。
温室消毒,棚膜扣好之后,定植前7d熏棚,每亩用3kg硫磺粉,0.25kg敌敌畏,6kg锯末渣混匀,分堆均匀放在温室各处,点燃熏蒸一昼夜后,揭开风口放风。
整地施肥,将地整平后,每亩用过磷酸钙50kg,磷二胺20kg,尿素10kg,均匀撒施,深翻入约25cm深的土层中。
浇水作垄,按120cm的垄距划线,再从线上向两边分土起底宽80cm,背宽70cm,高20cm的栽培垄,水沟宽40cm,在垄面上留宽15cm,深10cm的小暗沟,浇足底水。)
定植方法,秧苗5~6片真叶时定植,在作好垄上按株距30~33cm定植,定植后覆膜。全部定植完后从暗沟浇透水后第2天封沟培垄,冬季大小沟内覆草提温降湿。
4、定植后管理
温度,缓苗期白天30 ℃,夜间不低于15 ℃。缓苗后降低温度,白天20~30 ℃,夜间15 ℃左右。开花坐果期,白天温度20~30 ℃,夜间15~20 ℃。冬季要加强防寒保温,白天20~30 ℃,夜间13~15 ℃,最低不得低于10 ℃。晴天上午温室温度达到30 ℃时,开始通风换气升温,下午室温降到20 ℃以下时,及时关闭通风口。但在整个生育期,在早晨拉帘前室温必须保持在10 ℃以上。
整枝,温室茄子在四门斗形成后易出现枝叶繁茂,通风不良的情况。为此,目前,除了将门茄下边枝叶全部打掉外,多数采用双干整枝法调整株间的通风和透光状况。双干整枝法是在对茄形成后,剪去两个向外的侧枝;形成两个向上的双干,以后所有侧枝要打掉,每花序只留一果为好,要及时打掉老病叶。
肥水管理,浇足定植水后,坐果前一般不浇水,当50%左右门茄坐果后,开始追肥浇水。低温期一般每15d左右,高温期每10d左右追一次肥,结合灌水追肥,化肥与有机肥交替施用,每次每亩施尿素或磷二胺15kg。在盛果中后期,可选施叶面肥。
激素应用,门茄膨大期正是开花坐对茄时期,为防止因夜温偏低造成落花落果,可用30~40mg/kg2.4-D水溶液蘸花,即每支2ml的2.4-D在气温高时对水0.35kg,气温低时对水0.25kg,可在药水里加红色颜料作标记,涂抹在花柄上端,但注意不要沾到茎叶生长点上,用的最佳时期是花苞刚刚开放时。
5、采收
门茄采收宜早不宜迟,判断茄子果实是否适于采收,可以看茄子萼片与果实相连接的地方,如有一条明显的白色或淡绿色的环状带,则表明果实正在快速生长,组织柔嫩,不宜采收;如果这条环状带已趋于不明显或消失,则表明果实已停止生长,应及时采收。
上一篇: 甘薯天蛾的发生有何规律?
下一篇: 大叶金花草主治功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