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新梢、叶柄、卷须、幼果、果梗及花序等幼嫩部分,叶正面形成多角形的黄褐色病斑,叶背产生白色的霜霉状物。叶片受害,初期在叶正面产生半透明油渍状的淡黄色小斑点,边缘不明显;随后渐渐变成淡绿色至黄褐色的多角形大斑,后变黄枯死。多个病斑常融合成一个不规则形的大斑块,叶片似火烧状焦枯、卷缩,早期脱落。在潮湿的条件下,叶片背面形成白色的霜霉状物(即病菌的游动孢子囊梗及游动孢子囊)。新梢、叶柄及卷须受害产生水浸状、略凹陷的褐色病斑,潮湿时产生白色霜霉状物,但比叶片上稀疏。病部干缩下陷,生长停滞,扭曲变形,皱缩脱落,甚至枯死。幼果从果梗开始发病,受害幼果呈灰色,果面布满白色霉层。感病的果粒初期变硬,成熟时变软,易脱落,在穗轴上留下疤痕。已着色的接近成熟的果粒较少感病。但感病的果梗可以传染给老果粒。小花及花梗受害,出现淡绿色至黄褐色斑点,病部长出白色的霜霉状物,最后腐烂、脱落。
上一篇: 过磷酸钙属于水溶性磷肥吗?
下一篇: 怎样鉴定海棠、山定子种子的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