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水稻稻瘟病发生主要因素有哪些? 水稻

水稻稻瘟病发生主要因素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发病因素:

管理

1、施用的有机肥未充分腐熟;施用氮肥过多或过迟,植株生长过嫩,抗病性降低易发病。

2、未及时烤田,或烤田不好,长期灌深水,排水不良的田块易发病;

3、栽培过密,田间通风透光差,虫害严重的田块易发病4、管理粗放,田间及四周田埂杂草丛生的田块易发病。

气候

长期连阴雨、长期灌深水、大水串灌、气候温暖、日照不足、时晴时雨、多雾、重露易发病。

土壤温度低,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有利于发病,大面积种植高优品种,抗病性差极易导致大面积发病。偏施、迟施氮肥,均易诱发稻瘟病。

1.施用氮肥偏多。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受春季低温多雨影响,水稻生长缓慢,水稻生育期后,部分农户为了抢农时,大量追施氮肥,造成水稻细胞壁变薄,抗病力下降,有利于病菌侵入。 2.气象条件适宜。 夏季进入7月份下旬以后,如果平均气温在23℃左右,阴雨天气增加,这种气候比较适宜稻瘟病发生和流行。此时正值水稻抽穗期,适宜的温度再加上高湿多雨天气对穗颈瘟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3.品种抗病性较差。 目前水稻品种60%以上是超级稻,由于种植时间较长,品种退化严重,加之稻瘟病的生理小种种群发生变化,弱势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为稻瘟病的流行提供了有利寄主条件。造成超级稻及易感水稻穗颈瘟和支梗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