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选择 春莴笋应选用耐寒、适应性强、抽薹迟的品种,如耐寒特大二白皮、特耐寒二青皮、耐寒特大新选挂丝红、特耐寒二白皮、耐寒白叶、耐寒二白皮等。
2.播期确定 春莴笋 12 月至下年 3 月大棚育苗, 2 月中旬至 3 月下旬露地育苗。
3.培育壮苗 ( 1 )整地。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播前 5 — 7 天每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 10 千克或复合肥 0.5 千克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后深翻,整平整细,盖上塑料薄膜等待播种。( 2 )播种。大棚育苗播种时,先揭开苗畦上薄膜,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掺在少量的细沙或细土中拌匀后撒播。 10 平方米苗床播种子 25 — 30 克 。播后覆土 0.30 — 0.50 厘米,盖严薄膜,夜间加盖遮阳网或草苫保温。露地育苗加盖小拱棚。幼苗出土前,晚揭早盖覆盖物,保持苗床温度。细苗出土后,适当通风,白天保持床温 12 — 20 ℃ ,夜间 5 — 8 ℃ 。
4.定植与管理 定植时,选择排水条件好的壤土,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 4000 — 5000 千克。深翻整平,做成 1.20 — 1.50 米 宽的高畦。起苗前,先将苗床浇水。越冬莴笋,苗龄 40 天左右采用地膜覆盖定植,株行距( 30 — 35 )厘米×( 30 — 40 )厘米。成活后追施 1 — 2 次淡粪水,越冬前应注意炼苗,不宜肥水过勤,防止苗期生长过旺,要重施 1 次防寒肥水。翌春及时清除杂草,浅中耕 1 次,追肥浓度由小到大。茎基开始膨大后,追肥次数减少,浓度降低。采用地膜和大棚栽培的,要施足底肥,注意通风管理。春莴笋苗龄 25 — 30 天, 5 — 6 片叶时定植,株行距 20 厘米× 27 厘米,深度以埋到第一片叶柄基部为宜。以叶上市的莴笋,株行距 15 厘米× 20 厘米。地膜覆盖栽培的,底肥要一次施足,并盖好地膜,雨天排水防渍。大棚和露地栽培,选晴暖天气中耕 1 — 2 次,适时浇水追肥,前期淡粪勤浇,保持畦面湿润,植株基本封垄时,可嫩株上市。以茎为产品的,每亩浇施尿素 15 千克 1 — 2 次。
5.病虫害防治 莴笋霜霉病,选用 77% 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800 — 1000 倍,或 58% 雷多米尔 500 倍液,或 40% 疫霜灵可湿性粉剂 200 倍液,或 72.20% 普力克水剂 800 倍液等轮换喷雾。莴笋菌核病,用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 50%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5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等轮换使用。莴笋黑斑病,用 50% 扑海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40% 克菌丹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 70% 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77% 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等喷雾。
一、育苗
莴笋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为了培育壮苗,提倡育苗移栽。莴笋属菊科作物,种子细小,必须精细整理苗床,做到土细、肥足、墒平、浇足底水,撒播或条播,每66平方米苗床播精选种子50-75克移栽666平方米大田,播后覆盖细肥土0.5-0.8厘米,盖塑料薄膜或草帘保湿,膜内温度控制在15-20℃,3-5天即可出苗,苗齐后及时间苗,保持3-4厘米株距,注意保持苗期湿润,以培养壮苗。在最适温度条件下,30天育苗期苗龄达5-6叶时即可定植,育苗期若不能保持最适温度,育苗时间可能延长至45天或60天。
夏莴笋选用尖叶泰国绿皮香莴笋,3-7月播种,6-10月采收;春莴笋9-10月播种,2-4月采收,秋冬莴笋8-9月播种,11月至次年2月采收,可选用春喜牌适宜品种播种。
二、定植及密度
露地越冬的地区,以冬前定植为宜,其根系发育好,次春生长快,上市早,产量高,若越冬莴笋定植太晚,土温气温均低,返青成活慢,弱苗死苗较多。
定植深度以不埋没心叶为宜。起苗时保留5厘米直根即可,主根太长,栽时易弯,缓苗慢,新根也长不好。
定植密度以每亩4000株为宜,行距稍宽株距稍窄便于管理,株行距为35×45厘米。大田期注意除草、松土。
三、田间管理
莴笋前期叶片生长占优势,尤其是越冬栽培,前期不需过多水分,要少浇水,多中耕,控水蹲苗,促使根系发达,缓苗后施一次清粪水保墒升温扩大叶面积,为茎的肥大积累营养物质。叶片增多呈莲座状,茎部肥大加速,心叶与莲座叶平头时,应充分浇水,重施速效氮、钾肥,除亩施农肥4000公斤外,此时应亩施入20公斤复合肥加10公斤尿素,兑水浇施,或施浓粪水,同时培土护根。以后注意充分浇水并看苗追施粪水。
莴笋是以肥大的嫩茎为产品器官的蔬菜,生产上常因管理不善而发生嫩茎徒长和早期抽苔现象,影响产量和品质。这种现象农民称为“窜”;肥力不足,浇水过多,形成“涝窜”、“瘦窜”;干旱和高温,嫩茎细弱,茎皮粗厚茎肉品质下降,形成“旱窜”。所以还要注意瘦地多施肥、涝地要排水、干旱要灌溉。一旦有“窜”的迹象,过去农民采用浓粪水浇心叶,抑制顶端生长,现在可以在嫩茎膨大期用0.5-1.0‰的青鲜素,或0.6-1.0%的矮壮素对莴笋叶面喷雾2-3次,能有效防止“窜”苔并增加产量。
1、品种选择
春莴笋选用耐寒、适应性强、耐抽薹的品种。
2、播期确定
春莴笋可在12月至第2年3月大棚育苗,也可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露地育苗。
3、培育壮苗
(1)整地。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播前5-7天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25公斤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后深翻,整平整细,盖上塑料薄膜等待播种。
(2)播种。春离笋大棚育苗播种时,先揭开苗畦上薄膜,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掺在少量的细沙或细土中拌匀后撒播。10平方米苗床播种子25-30克。播后覆土0.5厘米左右,盖严薄膜,夜间加盖遮阳网或草苫保温。露地育苗加盖小拱棚。幼苗出土前,晚揭早盖覆盖物,保持苗床温度。苗出土后适当通风,白天保持床温12℃-20℃、夜间5℃-8℃。
4、定植
定植时,选择排水条件好的土壤,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公斤。深翻整平,做成1.2-1.5米宽的高畦。起苗前,先将苗床浇水。春莴笋苗龄25-30天,5-6片叶时定植,株行距20×27厘米,深度以埋到第一片叶柄基部为宜。带叶上市的莴笋,株行距15×20厘米。地膜覆盖栽培的,底肥要一次施足,并盖好地膜,雨天排水防渍。
上一篇: 冬贮花生种注意事项?
下一篇: 油菜菌核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