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如何预防玉米倒伏? 玉米

如何预防玉米倒伏?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选用抗倒品种 选用生产上抗倒性较好的品种。  
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要因地制宜、因品种制宜,一般应按品种说明书上的密度种植,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种植密度,只有这样才能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因通风不良而造成玉米倒伏。  
3、播前晒种、拌种,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播种前,晒种2~3d,并使用药剂和生根粉拌种,以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和发根能力,从而提高玉米的抗倒能力。在玉米生长期间发生病虫害时,应及时防治病虫害,也能有效地防止玉米倒伏。  
4、加强肥水管理 施底肥时因地制宜地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同时增施农家肥;追肥时要深施,并距植株根茎基部7cm,避免烧根和根系发育不良;在玉米苗期底墒充足的情况下,控制灌水,进行蹲苗,蹲苗时应掌握“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干不蹲湿”的原则,时间应从出苗开始到拔节前结束,套种玉米苗势较弱,一般不进行蹲苗。雨水过多的地区,应注意排涝通气。  
5、喷施玉米“壮丰灵”(矮壮素) 在玉米生长的心叶末期(抽雄前7d左右),用玉米“壮丰灵”喷洒植株顶部,可抑制植株顶部生长,降低株高15cm左右,从而降低风的作用力,达到抗倒的目的。  
6、倒伏后的补救措施  
玉米倒伏可采用多种措施加以防止,即使这样如果遇到难以控制的大风大雨,也会引起倒伏,为了减轻损失,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果是抽雄前后倒伏,一定要在倒伏后及时扶起,并边扶边施肥培土;如果是在拔节前后倒伏,不必人工扶起,可让其自动恢复直立。  

根据“足、壮、高”的栽培途径,提出“足苗去弱匀株,主攻壮株大穗,合理促控,科学运肥化调”的技术思路及一整套较为系统的高产抗倒栽培技术,为大面积高产创造条件。

(1)选用耐密植抗倒品种。选用中晚熟高产紧凑型玉米品种,要求花后群体光合高值持续期长,耐密植、抗逆性强、活棵成熟,生育期100 ~ 105天,有效积温1200℃ ~ 1500℃。

(2)合理密植,及时去除小、弱、空株。紧凑中穗型玉米品种留苗4000 ~ 4500株/亩,紧凑大穗型品种留苗3500 ~ 4000株/亩。播种量一般为2 ~ 3 kg/亩。

(3)平衡施肥,轻基重穗补粒运筹氮肥。在肥料运筹上,轻施基肥,重施大口肥,补追花粒肥。基肥,在玉米机播时将氮肥总量30% + 全部磷、钾、硫、锌肥,以促根壮苗;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龄指数55% ~ 60%,第11 ~ 12片叶展开)追施总氮量的50%,深施以促穗大粒多;花粒肥,在籽粒灌浆期追施总氮量的20%,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粒重。

(4)采取适宜的播种方式,力争一播全苗,培育壮苗。麦收后抢时(6月5日 ~ 15日)足墒机直播,保证播种质量。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播种,等行距一般应为50cm ~ 65 cm;大小行时,大行距应为80cm ~ 90 cm;小行距应为30cm ~ 40 cm。播种深度为3cm ~ 5 cm。

(5)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防倒。如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宜在拔节前喷施,有利于壮秆,提高粒叶比,增强抗倒能力。

(6)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夏玉米区主要导致玉米茎秆倒伏病害为茎腐(青枯)病,主要害虫为玉米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