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病菌初期侵染花和老叶,继而入侵茎杆、分枝和角果,损失最为严重的是茎部被害。该病多发生于油菜盛花期,盛发于终花后。苗期发病时茎基部和叶柄出现红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变白,茎叶逐渐腐烂,出现白色絮状菌丝,甚至病斑绕茎致幼苗死亡。茎秆常由受害叶柄、叶、花瓣贴附而感染,病斑初呈黄褐水渍状,后扩张大成长条形、梭形或绕茎,中间白边缘褐且略带凹陷。潮湿时整个病部腐烂易折,中空,外部皮层易碎裂。病部里外生白毛状菌丝,后在内部形成椭圆形黑色菌核。植株叶片感病,从下部开始出现叶片衰老,初为暗绿水渍状,逐渐扩大,后期呈中间褐色外缘具黄晕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若气候干燥,病斑扩展迅速直至整叶腐烂。花瓣染病病斑初呈水渍状,后成易脱落褐色小斑。湿度大时受害花瓣迅速腐烂,掉落至植株其他部位再侵染。受害角果内多为瘪粒种子,受害后为水渍状,逐渐变白。气温较高时外层可生出白色菌丝,进而形成小菌核。
上一篇: 种植牧草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下一篇: 北方地区如何栽培佛手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