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肥胖综合症又叫奶牛妊娠毒血症,是一种由能量代谢障碍所致的母牛妊娠期过度肥胖。本病是奶牛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以厌食、抑郁、严重的酮血症、脂肪肝、末期心率加快和昏迷,以及致死率极高为特征的脂质代谢紊乱性疾病。奶牛常在分娩后,泌乳高峰期发病,有些牛群发病率高达25%,致死率达80%。 一、病因 不合理的饲养管理,如饲料品种单一,精料过多,粗饲料缺乏,运动不足等,造成母牛怀孕后期过肥。混群饲养,日粮未按不同生理阶段进行调整,使母牛在干奶期因能量过高而引起消化、代谢、生殖等功能失调。在泌乳后期或干乳期饲喂高能量饲料,如饲喂谷物或青贮玉米太多;或分娩前停奶时间过早;或干奶期拖得过长;或妊娠前期饲料供应过多等,使能量摄入过多,致使妊娠后期母牛过度肥胖,在分娩、泌乳、气候突变或采食量锐减等应激条件下易发生本病。另外,怀双胎或胎儿过大的母牛、产奶量高的奶牛、日粮中某些蛋白质缺乏或缺钙等都可导致此病的发生。
二、症状 奶牛异常肥胖,脊背展平,毛色光亮。乳牛产仔后几天内呈现食欲下降,逐渐停食。病牛虚弱,躺卧,血液和乳中酮体增加,严重酮尿。用治疗酮病的措施常无效。肥胖牛群还经常出现皱胃扭转、前胃迟缓、胎衣滞留、难产等,按治疗这些疾病的常用方法疗效甚差。部分奶牛呈现神经症状,如举头、头颈部肌肉震颤,最后昏迷,心动过速。病牛致死率极高。幸免于死的牛表现休情期延长,牛群中不孕及少孕的现象较普通,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乳房炎、子宫炎、沙门氏菌病等,某些代谢病如酮病和生产瘫痪等发病率增高。
三、诊断 根据异常肥胖,产后突然拒食、躺卧等特点,应怀疑为本病。奶牛肥胖综合征必须与产后发生的真胃左方移位相鉴别。真胃左方移位可通过听诊与叩诊相结合,出现钢管音;高精日粮的饲喂和过度肥胖的体况有助于将本病与生产瘫痪、倒地不起综合征等疾病相区别。
四、治疗 本病致死率较高。一般而言,食欲废绝的病牛多取死亡。对于尚能保持食欲的奶牛,配合支持疗法常可治愈。补充能量,如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500ml,能减轻症状,但其作用时间较短。皮质类固醇注射可刺激体内葡萄糖的生成,也可刺激食欲,但用此药时应同时注射高渗葡萄糖。病牛可按每头牛每天250ml的丙二醇或甘油,用水稀释后灌服,并注射多种维生素,能提高疗效,灌服健康牛瘤胃液5~10L。建议用氯化胆碱治疗,每4h1次,每次25g,口服或皮下注射,或用硒—维生素E制剂口服。
上一篇: 茄子疫病发病与空气湿度有什么关系?
下一篇: 如何识别褐色石膏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