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结实率是构成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结实率高低的时期,大体从穗分化期或颖花分化期开始到穗后,大约33~38天。颖花分化始期、减数分裂期和乳熟期对结实率影响大。因此,减数分裂期的保花肥,齐穗期的粒肥,均对提高结实率有明显的作用。
巧施粒肥。粒肥有延缓出穗后叶面积下降,提高叶片光合作用与根系活力,从而增加出穗后的灌浆物质,减少秕粒,增加粒重的效果。
科学灌溉。水稻灌浆期间体内物质向穗部转移,根系活力逐渐下降。为了保持根系活力,灌溉方式可根据不同土壤特点,浅、湿、干交替进行。
适当根外追肥或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水稻后期根系活力降低,吸收养分能力减弱,为能及时弥补根部吸收养分的不足,可进行根外追肥。如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可提高结实率。另外,也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灌浆速度加快。
降低空秕率、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是水稻开花结实期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水稻的结实率是构成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结实率高低的时期,大体从穗分化或颖花分化期开始到出穗后,大约33-38天。
形成空秕率的原因:形成空秕率有内在因素,也有外部原因。
据分析,在一穗中那些发育较迟的弱势花,往往容易形成空秕粒。一般叶片直立,株形良好的品种,光能利用率高,群体光照条件好,空秕粒较少;叶片弯曲的品种,由于叶片相互遮阴,群体光照条件差,籽粒得到的光合产物少,空秕率高,产量低。
空壳的高低还与水稻后期的营养状况有关。植株生长正常,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能源源不断地运往籽粒,籽粒就饱满,千粒重大,空壳率少。相反,如果后期贪青晚熟,光合产物用于茎叶的生长,运向籽粒的养分少,这样谷粒空壳很高。此外,穗型过大,光合产物供应不足,空壳也比较多。
另外,温度、水分、风力、营养条件和病虫害等,与水稻形成空秕率也有密切关系。水稻开花时遇温度高于35℃或低于20℃的气温,容易出现受精不良形成空壳。高温条件下花丝和花粉粒容易干枯凋萎,发芽困难或丧失发芽能力,即使授粉以后也难以达到受精的目的。低温则使花丝伸长极慢,花药被闭在颖壳内,散粉能力微弱,同样容易形成空壳。
提高结实率的措施:
为了降低空秕粒,选用结实率良好的品种是前提,培育壮苗是关键,巧施肥料防止叶片早衰是保证,间歇灌溉养根保叶是手段。
巧施肥料。粒肥是延缓出穗后叶面积下降,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与根系活力,从而增加出穗后的灌浆物质,减少秕粒,增加粒重的效果。
科学灌溉。水稻灌浆期间体内物质向穗部转移,根系活力逐渐下降。为了保持根系活力,灌溉采取浅、湿、干交替进行。
适当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水稻后期根系活力降低,吸收养分能力减弱,为了及时弥补根部吸收养分的不足,可进行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可提高结实率。
上一篇: 双膜育秧时,一般每亩大田需有孔底膜、覆盖农膜多少米?
下一篇: 黄秋葵有副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