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秃尖的原因? 玉米

玉米秃尖的原因?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玉米秃尖主要与品种、土壤、营养与肥水、气候、种植密度、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1、品种:不同品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不良环境抵抗能力不同,当不良环境条件超过其适应范围时,易发生秃尖。

2、土壤:砂性土壤,盐分较高,低洼易涝,耕作层过浅,蓄水保肥能力差,秃尖缺粒较重。

3、营养与水肥:施肥时,若偏施、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微肥,尤其是玉米卡开花灌浆期缺水脱肥,会影响有机质的制造与运转,致使玉米吐丝较晚,田间花粉减少,花粉、花丝寿命短,致使玉米秃尖。

4、气候:玉米开花阶段遇高温干燥天气,影响玉米雌雄穗的发育,玉米散粉时阴雨连绵,影响正常的开花授粉,授粉时无风使授粉不良,都可以造成秃尖。

5、种植密度过大:密度大时,由于营养发育不良,灌浆期田间郁闭,通透性差,使果穗顶部籽粒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形成秃尖。

6、病虫害:玉米纹枯病和茎腐病的发生,都可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致使玉米生长不良,尤其是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发生,致使玉米不能正常地开花授粉,造成秃尖。

一是顶部小花在分化过程中因干旱或肥料不足等原因而退化为不育花。二是抽雄前遇到高温干旱天气,抽穗散粉提前或顶部花丝抽出过晚,失去受精时机,造成秃尖。三是栽植过密,肥料供不应求,或干旱,或遭受雹灾,或遇到连阴雨天气,叶片光合作用减弱,致果穗顶部的受精胚得不到足够的养料,不能发育成籽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