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工程 > 农业机械 > 机械化根茬粉碎还田技术指的是什么? 农业机械

机械化根茬粉碎还田技术指的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机械化根茬粉碎还田技术,是将作物割去秸秆后剩余根茬,用机械粉碎后混于耕层土壤中的一项机械化技术。此项技术适用于我区一茬种植地区的玉米、高梁等作物。有关试验表明,根茬还田助于保持土壤有机质的生态平衡。每亩玉米根茬还田后,相当于增施有机质含量为5%的农家肥1.3吨。根茬还田可以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更新与活化土壤中已渐老化的腐殖物质。根茬还田可以增加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与刨除根茬对比,亩产可以增加3%以上。

秸秆还田的机械化技术就是基于过去沤肥而发展来的,通过一定的条件和措施让秸秆和残茬在田里腐化成为肥田壮地的原料,提高种田的生产水平,换取粮食增产。

  秸秆还田技术在发达的欧美国家农业生产上基本普及,不仅让小麦、玉米的秸秆尽量还田,还从发展农业长远着眼,大力提倡保护性耕种,用秸秆覆盖地表,可增温、蓄水、保墒,并抑制杂草,秸秆有了新的用途。

  我国长期依靠增施化肥和提高复种指数提高产量和土地产出率,使得我国单位面积农田施用化肥量高出世界平均用量约三倍,同时,为争抢农时只好对前茬作物秸秆弃之一旁。大量施用化肥的结果使土壤机物质减少,富含有机质的秸秆又被当作废物而不能回归土壤,致使地力明显下降。针对这种现象,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了利用秸秆恢复土壤地力的研究试验工作,相继出现了一批秸秆利用和改良土壤的成果,经过多年的补充完善,技术趋于成熟,不仅有秸秆粉碎还田的技术,还有用秸秆覆盖地表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之配套的各式作业机具已能批量生产。

  不论是秸秆粉碎还田,还是秸秆覆盖地表,最终都使秸秆回归于土壤中,补充了土壤有机物,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对后续所种作物生长带来了好处,年复一年,季季如此做下去,有利于增加产量、减少化肥投入,遗弃的秸秆变成了肥田壮地的有用之材。同时,还减轻秸秆堆放或焚烧时对环境及空气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