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秀珍菇菌包自身的抵抗力培养秀珍菇菌丝生长健康的菌包,不断能增强其抗病的能力,能减轻秀珍菇子实体黄菇病的发生,笔者曾用高浓度的假单抱杆菌悬浮液喷在幼嫩秀珍菇菇体表面,并未引发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应提高菌种的纯度,特别是栽培种的纯度。使用纯度高的栽培种可以从一开始防止菌包带有呈休眠状态的杂菌抱子,这些杂菌在秀珍菇菌丝生长健康旺盛时不会产生危害,但随着菌包出菇后菌丝抵抗力下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这些潜伏的杂菌将对菌包产生较大的危害;在华东地区,秀珍菇栽培一般采用熟料,因而一定要严把培养料的消毒灭菌关。
2.不要盲目提早出菇期菇农为了提高收人,常会受到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在菌包发菌未达到充分成熟时就匆忙强行进行冷刺激出菇处理,由于菌包内营养积累不够,而冷刺激后原基较多,菌包内的营养供不上子实体的生长,造成子实体对外界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菇棚内,特别是子实体表面游离水存在,又不能及时吹干的情况下,容易引发黄菇病;同时,在菌包成熟度的情况下,要么出菇不整齐,严重影响产量;要么出菇整齐,在一夜之间,即使没有病虫害的侵害,也会因为外界环境的细小波动,造成毁灭性的小菇萎焉,颗粒无收。因此,建议在头潮菇,应在菌包发满后,在20一25℃的环境条件下,后熟20一25天,温度低时,还要适当延长,保证头潮菇的产量,经验表明,头潮菇能生长正常出菇的,以后几潮菇也相对容易管理。
3.科学使用低浓度的级制品或漂白粉液有利于控制病情由于菇棚内菌包的密集排放以及菌包菌丝活力较高,产生的生物热较多,菌包开包后,培养料表面直接裸露在空气中,表面水分散失严重,易干,菇农常常陷人少喷水,大通风,造成菌包表面发干,无菇可出,而小通风,多喷水,又出现黄菇病爆发的两难境地,最终菇农会选择后者。频繁喷水和相对限制通风已成为秀珍菇栽培管理的常用手段。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实践发现,在每次喷水时加入250一500m创掩的漂白粉液或相当的抓制品液,同时结合喷水后的15一30分钟大通风,有利于缓解病情的发生,在菇棚内使用自动喷雾装置控制单次的喷水量,防止菇体表面积水,结合多通风有利于控制黄菇病的爆发。
4.选用抗病性品种调查发现浅色菇种的黄菇病发生频率较高,而深色菇的发生频率低且危害轻。因此,建议在黄菇病发生频繁的菇场因根据自身的情况,筛选出适合自己菇场的抗病性品种。
5.及时治理受容菌包和病菇一旦发现病菇,应派专人进行清理,防止病害的传播。同时也应及时适时的采收,降低菌包表面子实体的密度,特别对于出菇密集的菌包,要提倡早采,分批采,以调节菇群之间小范围的湿度。秀珍菇细菌性引发的黄菇病要从多方面采取预防措施,综合防治。首先是病害多发菇场应选用抗病力强的深色品种;其次提高栽培种的纯度和尽量降低菌包杂菌基数,提高菌包的健康活力;保证菌包的成熟度,菌包发满后,应后熟20一25天:在黄菇病多发的菇场,应把使用低浓度的漂白粉水进行喷水形成制度;同时也应加强菇棚内的湿度和通风管理,保持菇棚内空气新鲜。
上一篇: 防治蔬菜害虫的药剂有哪些?
下一篇: 目前年产蛋量最高的是哪一品种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