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马铃薯 > 如何解决马铃薯大面积种植内涝、排水,防止烂薯? 马铃薯

如何解决马铃薯大面积种植内涝、排水,防止烂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在各生育 阶段,如雨水过多,都需要清沟排水防止涝 害。

防治马铃薯发生烂薯  
一、异地调种:选择高纬度、高海拔、积温低、无霜期短、病虫害发生程度轻,种薯带菌量较低的地区进行调种,可以大大减小生产中的烂薯现象。  
二、严格选地:据调查,造成烂薯的一些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3~4年,所以应选择3~4年没有种过马铃薯的地块进行种植。早春盖地膜栽培的地区,还应注意选择3~4年没有种过茄科作物(例如茄子、青椒及烟草等)的地块。  
三、进行种薯处理切芽过程中应去除所有烂薯、病薯,并用70%甲基托布津拌芽块(方法:0.2kg甲托布津加滑石粉2kg拌芽块100kg)。  
四、改进种植方式  
增大行距、深播、高培土,为将来形成的块茎创造出一个较厚的土壤保护层,使随雨水落到地面的病原菌不容易接触到块茎,减少病原菌侵染块茎的机会。  
五、科学施肥  
增加磷肥、钾肥、微量无素的用量,可以提高块茎自身抗侵染的能力。  
六、及时防病  
晚疫病是导致烂薯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方法可从始花期开始,用内吸性杀菌剂25%的甲霜灵(也可用百菌清、杀毒矾、克露等)667m20.1kg(雨水多的年份或晚疫病发生严重时用量应加倍),对水40~50kg进行喷施,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由于甲霜灵的有效成份具有内吸性,可以增加块茎的抗病能力,能够大大降低烂薯率。  
七、杀秧  
进入生长后期,如果田间发生严重晚疫病,可立即667m2用除草剂克无踪200ml(毫升)对水40~50kg进行喷施,杀死田间所有杂草。因为田间有绿色就有晚疫病菌存在,块茎就有可能受到连续侵染,造成大量烂薯。  
八、适时收获  
田间植株完全枯死后至少经过两周再开始收获,这时块茎表皮会完全木栓化,收获操作过程中不易受伤或破皮,这样就能有效地降低运输、储藏过程中的腐烂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