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西葫芦 > 西葫芦白粉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 西葫芦

西葫芦白粉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在寒冷地区,病菌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寄主上或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致病害蔓延扩展。在温暖地区,病菌不产生闭囊壳,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完成其周年循环,无明显越冬期。2、通常温暖湿闷的天气,施用氮肥过多或肥料不足,植株生长过旺或不良发病重。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适温15~30℃,相对湿度80%以上,气湿升高,湿度适宜,上午6时至下午3时有微风适于孢子飞散,尤以中午至下午3时最适。分生孢子发芽和侵入适宜相对湿度90~95%,无水或低湿虽可发芽侵入,但发芽率明显降低。3、白粉病在10~25℃均可发生,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低湿可萌发,高湿萌发率明显提高。因此,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速度加快。较高的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入。高温干燥有利于分生孢子繁殖和病情扩展,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湿条件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源及感病的寄主,此病即流行。

翌年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借助气流或雨水传播到寄主叶片上,5天后形成白色菌丝状病斑,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浙江地区黄瓜白粉病发生盛期主要在4月上中旬至6月下旬危害保护地黄瓜,长江流域秋植黄瓜9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亦有发生危害。田间流行适温在16~25℃,相对湿度80%以上。保护地栽培黄瓜因通风不良、栽培密度过高、氮肥施用过多、田块低洼而发病较重。

西葫芦白粉病系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叶片,叶柄、茎蔓也 可受害,果实受害少。发病初期,叶面产生白色粉状小霉点,逐 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白粉层,以后蔓延至叶背、叶柄、茎蔓以 及嫩果。后期白粉层变灰白色,白粉层中出现散生或堆生的黄 褐色小粒点,后变成黑色。后期病叶焦枯发脆,致使果实生长 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