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如何预防及防治玉米粗缩病? 玉米

如何预防及防治玉米粗缩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选抗、耐病品种。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品种之间病害发生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农大108、郑单958、鲁单981、鲁单984等品种发病较轻,病株率在5%以下。

  2.农业防治。在小麦、玉米等作物播种前和收获前清除田边、沟边杂草,精耕细作,及时除草,以减少虫源。对玉米田及四周杂草喷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适当调整玉米播期,使玉米苗期错过灰飞虱的盛发期。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拔除病株,以减少病株和毒源,严重发病地块及早改种豆科作物或甜、糯玉米等,以增加经济收入。

  3.药剂防治。包括苗蚜防治和穗蚜防治。麦蚜、灰飞虱兼治的药剂可亩用10%吡虫啉10克喷雾防治;在玉米三、四叶期,对田间及地块周围喷药防治灰飞虱。药剂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5%锐劲特悬浮剂30毫升或10%吡虫啉15克,对水30-40公斤喷雾;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30毫升或48%毒死蜱60-80毫升,对水30-40公斤喷雾。喷药力求均匀周到,隔7天再防治一次,以确保防治效果。

上午就有2个农民来咨询玉米粗缩病的,我觉得这几年这种病挺严重的,尤其是今年,气候干燥利于传毒媒介发生。我们建议是:玉米播种以后立即使用杀虫剂(我们去年剩下、过期的都没关系)200-300毫升兑水15公斤,均匀喷洒(每一户联合起来都打最好),玉米2叶期再喷一次杀虫剂,可用菊酯有机磷复配剂100毫升。

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以侵染发病,但5叶期前最易感病。感病植株节间缩短、显著矮化,叶片多呈浓绿色,并在心叶主脉两侧的细脉上出现透明的虚线状褪绿条纹,顶叶丛生,呈对生状。重病植株雌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雄穗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不结实或子粒极少,多数在玉米抽雄期即死亡。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完全是由带毒的灰飞虱的传染所至,所以消灭或避开灰飞虱的传播侵染是预防玉米粗缩病发生的重要途径,因此,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清除田间杂草。秋收之后及时灭茬,清除田间杂草,以减少灰飞虱和病毒的越冬越夏寄主,从而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2、防治麦田(微博)灰飞虱,减少传毒媒介。麦田冬灌,消灭灰飞虱越冬若虫;用杜邦巨星等除草剂防除麦田杂草,早春小麦拔节期结合治小麦要病喷药防治越冬成虫;小麦抽穗后,结合防病治虫,防治一代灰飞虱。

  3、重视拌种或种子包衣。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或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包衣。同时加入2.5%适乐时或20%三唑酮(按种子量的0.1%拌种)兼防玉米黑粉等病害。

  4、玉米出苗后一叶一心期进行药剂防治,可用10%吡虫啉1000倍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000倍喷雾,每隔5天喷一次,连喷2—3次。用抗病毒制剂病毒A等对玉米粗缩病有一定的防效,同时注意田边、沟边喷药防治。

现在防治有点晚了,已经显症了,粗缩病一旦发生,治愈的可能极低,因此要提前预防。预防关键期就是玉米出苗前后喷药。由于灰飞虱是传毒媒介,5-6月是传毒高峰,此期应注意防治。玉米苗前打一次药,苗后3叶期再打一次药,苗后打药时可加入含锌的钝化剂。常用杀虫剂吡虫啉、菊酯、啶虫脒都行。

玉米粗缩病一定要提前预防,等到你看到粗缩病症状的时候,防治已经来不及了。在玉米出苗前后及三叶期用吡虫啉或菊酯类农药防治灰飞虱以阻断传毒介体,尤其要注意田间地头和路边的防治。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