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布局的原则
(一)以社会的需求为目标
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和动力,人类对农产品的需要是作物布局的前提。
一般需求分为三个方面:
1.自给性的需求
主要是指农民自己对食品、饲料、肥料和燃料的需要。目前,这部分占农业生产产品的一半左右;
2.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
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农产品主要以商品的形式供应市场,农业的商品率很高,我国目前粮食的商品率约占35%,经济作物大部分作为商品;
3.国家或地方政府从全局出发提出的农产品需求
有些是商品性的,有些是行政性的上缴或收购。在进行作物布局时,必须首先要对农产品的需要进行全面的预测和分析,使作物的布局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二)以生态适应性为基础 补充说明
1.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往往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如季节吻合度、地区吻合度,其中季节吻合度是核心。
2.作物生态适应性有一定的限度和最适范围 补充说明
一个地区总有其最适或较适生长的作物 补充说明
3.当环境因素限制作物的生长发育时,繁殖时期往往是关键期 补充说明
对作物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一般又可分为气候因素和地学因素等。 补充说明
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基础这一原则要求我们:
首先要做到因地种植即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选择生态适应性强的作物来进行合理的组合,这样就可达到产量稳而高、省力、投资少而经济效益高的效果。 补充说明
其次,要善于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补充说明
(三)注重经济效益的可行性
在作物布局时要将生态适应性和经济可行性结合在一起来考虑分析。
往往在有些时侯,经济可行性还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近年来,我国各地所发生的种植结构的变化中就体现了这一点。
在具体分析作物的经济可行性时,要侧重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比较效益原则和最低风险原则
在作物布局中,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多种一些经济效益高的作物,以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提高种植业的效益,但在考虑效益的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冷静,还要考虑到可能的风险,要从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来综合权衡,然后做出决策。农业生产在新的形势下,不仅面临着自然的风险,还面临着捉摸不定的市场风险,使农业生产中作物布局的决策更加复杂困难。
上一篇: 实蝇类害虫为害柑橘果实,如何防治?
下一篇: 播种前大白菜如何进行种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