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豆类作物 > 蚕豆 > 蚕豆的病害有哪些? 蚕豆

蚕豆的病害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我国蚕豆的主要病害有赤斑病、褐斑病和锈病。 1、蚕豆赤斑病又叫红斑病,是蚕豆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蚕豆地区比较普通,危害较重。这种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温度。湿度和栽培条件有很大关系。开始时在叶片上发生小红点,正面较多,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中间稍凹陷,边缘紫红色。大的病斑上有灰色的霉,是分生孢子。茎上的病斑扩大后,边缘呈赤褐色,病情严重时叶片全部变黑,枯萎,脱落。壮苗的染病轻于瘦弱苗;整枝的轻于未整枝的;轮作田的轻于重茬的。说明改善栽培条件可以减轻这种病害。目前还无抗病蚕豆品种,在药剂上,目前主要用波尔多液和25%多菌灵1:500倍液,于病害开始盛发时喷撒防治为好,每7-10天喷一次,一般喷两次即有较好效果,有的地方在蚕豆生育期内共喷3-5次。用0.1%代森锌,代森锌-石灰,草木灰-代森锌亦有效果,每亩用粉锈灵有效成分15-20克防治,效果可达80%。 2、蚕豆的褐斑病又叫壳二孢菌褐斑病,是蚕豆的又一种流行很广的主要病害,可以侵染蚕豆的茎、叶、荚和种子,在叶片上开始为赤色斑点,以后扩大成圆形或长圆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中央为淡灰色,边缘呈深褐和赤色。表面常有同心轮纹,病斑中央常脱落呈穿孔症状。在干旱条件下病斑中央呈白色,在潮湿条件下中央呈灰色或灰白色。叶片上的病斑开始时呈深褐色,以后形成颜色较浅的中央部分和深赤色的边缘。茎上病斑为圆形,长圆形或卵圆形,中央灰色和边缘赤色,通常深陷入寄主组织内。豆荚上的病斑呈圆形或卵圆形,深褐色,边缘黑色,病斑通常深陷入寄主组织内。防治褐斑病的措施有: ①不自外地引入带病种子。为保证种子不带病菌,可用福美双或苦仁乐生粉拌种,每50公斤种子拌药0.3-0.5公斤,或在70℃温水中浸种2分钟,或用1:1000升汞水浸种1小时。 ②在田间,注意通风和排水。用0.5%-1%波尔多液喷洒,也可用克菌丹,二氯奈酮,50%福美双喷植株或处理种子。在病害发生期到发展期每2-3周喷一次波尔多液可以控制病害。 ③清除和销毁田间带病残株,并配合深耕消灭病菌。 ④轮作。轮作可以明显减轻褐斑病危害。 3、锈病在蚕豆生产区也普遍发生,主要危害茎和叶。开始时在叶片两面发生淡黄色小斑点,以后加深为黄褐色和锈褐色。斑点扩大并隆起,这是夏孢子堆,破裂时飞出夏孢子,产生新的夏孢子堆。在后期叶和茎上产生一种深褐色病斑,呈椭圆或纺锤形,是冬孢子堆,可散发出黑色粉未,这是冬孢子。冬孢子和夏孢子均可在蚕豆残株上越冬。锈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播种期、品种等均有关系。锈病病菌喜欢温暖潮湿,14-24℃适宜锈病菌发芽和侵染。夏孢子萌芽需要较高的相对湿度,在20-25C,相对湿度95%,24小时内孢子萌芽率约70%;相对湿度80%-90%时,萌芽率不超过30%。低洼积水,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地方容易发病;生长茂盛,通风透光不好的地方也易发病。早熟品种在锈病大发前成熟或收获,有可能避免锈病大发生,防止措施有: ①栽培措施 将遮荫和潮湿地点的晚熟豆株和遗留的其它残株清除销毁,在发病地区应尽量销毁疥有病株和残存病株。在蚕豆栽培地区应经常观察各栽培品种感病情况,淘汰感病严重品种,保留比较耐病丰产品种。 ②药剂防治 用0.25%-2%浓度的波尔多液(通常用0.5%)在最初发现病害时即喷药,直到蚕豆成熟,在蚕豆生长季节内每周或每2-3周喷一次。用500倍代森锌液或福美双每10天喷一次,有一定效果;用粉锈宁常量喷雾,每次每亩用成药30%,连喷2次;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