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经过脱毒的马铃薯试管苗采用MS+蔗糖30g/L+琼脂8g/L、pH值为5.8的培养基配方在无菌室借助超净工作台进行切段繁殖,每节带一个叶片,每瓶装15~20株,在温度25℃±2℃、16~20h补充光照、光强1000~3000lx(前期1000~1500lx,后期2000~3000lx。如有条件,直接采用自然光会更好)的条件下培养,5~7d叶腋处即可生根长芽,形成小苗,并且生长很快。约经25~30d,当小苗长到5~150px(4~5叶)时,可进行再次切段繁殖。最后一批切繁时,瓶内培养基数量要比常规培养基增加1/3,以免后期营养不足。当扩繁生产达到所需数量时,即可以进行下一步微型薯诱导培养。在切段繁殖过程中若采用以下方法,可有效提高繁殖速度:一是在剪取瓶内小苗时,若在小苗基部留一片叶子,其叶腋处又可生长出一株小苗,即切接后留根。其长势和生长速度比新植小苗还快(采用此法,瓶内培养基应增加1/3或留根后加入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以补充营养。);二是将剪取的茎段叶片向上扦插到培养基上,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可比平放的成苗时间提前7~10d。第二步:微型薯诱导。微型薯的产生需要有一定量的激素,并且要在黑暗条件下形成。因此诱导生产微型薯的培养基宜采用MS+50mg/L~100mg/L香豆素的液体或固体培养基,既经济又适用。培养温度25℃±2℃,黑暗。试管苗经3个月的培养,每株可生产2~3粒微型薯。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小苗的生长,瓶内的培养基也逐渐减少,如果发现培养基太少,可适量加入一些液体MS培养基,以补充营养。
上一篇: 肉羊养殖技术的母羊的饲养?
下一篇: 猪疝气的病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