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蝇 防治方法(1)厉行检疫,严防幼虫随果实或蛹随园土传播。一旦发现疫情,可用溴甲烷熏蒸。(2)人工防治随时检拾虫害落果,摘除树上的虫害果一并烧毁或投入粪池沤浸。但切勿浅埋,以免害虫仍能羽化。
(3)诱杀成虫1.红糖毒饵:在90%敌百虫的1000倍液中,加3%红糖制得毒饵喷洒树冠浓密阴蔽处。隔5天1次,连续3~4次。2.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引诱剂:将浸泡过甲基丁香酚(即诱虫醚)加3%马拉硫磷或二溴磷溶液的蔗渣纤维板小方块悬挂树上,每平方公里50片,在成虫发生期每月悬挂2次,可将小实蝇雄虫基本消灭。3.水解蛋白毒饵:取酵母蛋白1000克、25%马拉硫磷可湿性粉3000克,兑水700公斤于成虫发生期喷雾树冠。
(4)地面施药于实蝇幼虫入土化蛹或成虫羽化的始盛期用50%马拉硫磷乳油、或50%二嗪农乳油1000倍液喷洒果园地面,每隔7天1次,连续2~3次。
1、释放不孕性雄虫防治:通过将桔小实蝇的蛹照射钴60,然后将羽化的不孕雄成虫释放到果园中去,使雌虫不孕不育。
2、灭雄处理防治:应用有毒的甲基丁香油作诱铒放于诱捕笼中,引诱雄虫并毒杀之。
3、食物引诱防治:采用食物引诱剂引诱雌虫和雄虫。
4、生物防治:目前已发现多种桔小实蝇的幼虫寄生蜂,有一定的效果。蚂蚁也是一种对蛹有效的捕食性天敌。
5、药剂防治:大量使用农药不利于环保和果品食用的安全,不宜提倡。但当桔小实蝇发生密度高,果实成熟前,全面喷1--2次有机磷农药如25%马拉硫磷1000倍液,或敌百虫、敌敌畏800倍液,以压低虫口密度。
桔小实蝇是我国二类检疫性害虫,俗称金苍蝇、针蜂、东方果实蝇。该蝇外形与苍蝇近似,但体形比苍蝇小,全体金黄色带黑色斑纹,繁殖速度快,暴发性强,危险性大。成虫产卵于果皮内,幼虫在果肉内蛀食,造成番荔枝、番石榴、香蕉、芒果、木瓜、杨桃、柑桔、蜜柚、油柰等水果的腐烂与落果,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被誉为水果的“头号杀手”。
为确保水果的高质丰产,必须采取包括物理防治、农业防治、性诱灭雄、化学防治等在内的综合性措施。
一、物理防治
1、水果套袋。套袋保护是较好的物理防治措施,既可保护果实的品质,又可预防桔小实蝇的危害。果实可从幼果期开始套袋,袋口务必扎紧,袋的底部应扎洞透气。
2、黄板诱捕。利用桔小实蝇成虫喜欢在即将成熟的黄色果实上产卵的习性,可以采用黄色黏板诱捕成虫。
二、农业防治
1、清洁果园。对发生桔小食蝇危害的场地进行清理,特别是混种有水果和蔬菜的果园。措施包括:①清理落果。落果初期每周清除一次,落果盛期至末期每日 一次,然后将落果集中倒入水池中浸一周以上,或深埋土坑中并在上面盖土半米以上且将土压实。②地面处理。清理落果后,及时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 50~75毫升稀释800~1200倍液均匀喷洒地面,每周施药一次,连续2~3次,杀死老熟幼虫及蛹。www.yw93.com
2、破坏越冬场所。冬、春季将果园及其附近土壤翻耕一次,或冬季灌水2~3次,或撒些生石灰粉,均可减少和杀死土壤过冬的幼虫、拟蛹和蛹。
3、适时采收。进入采收期的水果可比正常略提早一星期采收,避开为害高峰期。
三、性诱灭雄
用甲基丁香酚制作性引诱剂诱杀雄虫,降低果园内的虫源基数。高峰期每亩挂诱笼5只,其它月份每亩挂诱笼2~3只,每只诱笼诱芯一侧每次用性引诱剂2毫 升,每15天换药1次,另一侧加毒杀剂马拉硫磷2滴。应将引诱笼悬挂在枝叶繁茂的枝条上,不要使诱捕器暴露于直射日光之下,以免引诱剂过快挥发而失效。悬 挂高度以距离地面1.5米处为宜。
四、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桔小实蝇的效果不佳,但出土羽化成虫和入土幼虫对有机磷药剂敏感,不同时期可喷洒50%辛硫磷800~1000倍液或95%敌百虫500倍加上3%的糖醋液,防效可达80%以上。
柑桔小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果农俗称蛀果虫,该虫寄主繁多,食性复杂,主要危害水果和部分蔬菜。近几年来,柑桔小实蝇对我市水果为害日益严重,主要危害番石榴、杨桃和芒果。2001年,我市沙溪镇的胭脂红番石榴受害率高达80%,全部丧失食用和经济价值。为做好柑桔小实蝇的防治工作,现介绍几种简易实用的防治技术,供各镇区参考。
1、人工防治
柑桔小实蝇属全变态型,切断任一转化链都可降低下一代的繁殖系数。受害果园在落果期要及时清除落果,同时还要经常摘除树上有虫害果。常用处理方法有烧毁、水浸、水烫和深埋,具体做法:对虫害果可采用进行集中烧毁或加石灰投入粪池沤浸,或用沸水水烫处理;或进行药物喷杀后深埋50CM以上。
2、果实套袋
在幼果期果实尚未被虫危害时进行套袋,可有效防止成虫产卵而造成危害。番石榴、杨桃果实可用薄膜套袋,芒果果实宜用无纺布套袋。我市五桂山的芒果,三乡鸽场的新加坡杨桃,坦洲、南区的台湾番石榴实行套袋护果措施,效果很好。套袋既可减少多种病虫危害,提高水果品质和商品价值,又能生产无公害水果,此方法简单实用,值得推广应用。
上一篇: 如何防止大蒜“二次生长”现象的发生?
下一篇: 请问: 韭菜黑根病对症防治措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