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品种,叶片披针形,先端尖,叶面皱,叶片绿紫色。皮淡绿色,生长整齐,成熟一致,肉质脆,香味浓,清脆甜嫩爽口,削皮后不易变色。株高 65~85cm,单株质量750~2000g。秋季露地栽培每667m2产量2200~3300kg,大棚栽培5000~5900kg。茎叶生长适宜温度 7~26℃。
2温度要求 莴笋不同的生长时期所要求的温度不同,幼苗期在日平均温度29℃的高温下,生长缓慢,高温日晒常引起倒苗,日平均温度24.2℃时生长旺盛, 12.2℃时幼苗生长缓慢,但很强壮;幼苗能忍耐-6℃低温,但叶片有冻伤。
3栽培季节与栽培方式 紫叶莴笋分批播种,分批采收。莴笋种子在5~28℃范围内,高温可以促使发芽,但超过30℃发芽受阻碍,高温季节播种应进行低温催芽处理。早秋气温较高,不能过早播种,否则易提前抽薹,致使茎秆细长,商品价值低。
3.1露地栽培播种期 9月3~15日播种,12月~翌年1月采收;10月21日~11月20日播种,翌年4月下旬~5月采收;2月中旬~3月下旬露地育苗,5~6月采收。
4 育苗 每667m2用种量10~15g,秋季播种适当增加播种量。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播前7~10d(天)每10m2施腐熟有机肥10kg或三元复合肥0.5kg,施入后深翻整平,覆膜待播。
秋季育苗:先晒种,然后将种子用纱布包扎好,浸于清水中4~5h(小时),让种子吸足水分,再晾干。将晾干后的种子放在冰箱保鲜层进行冷处理,一般48h(小时)后种子即露白,当1/3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也可将晾干后的种子吊于水井内进行低温催。
5定植田施足基肥做畦 莴笋根系浅而密集,多分布在20~30cm土层内,适宜在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的砂壤土上种植。秋季栽培,前茬作物收获后翻耕晒地20d(天)以上,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2000kg、进口三元复合肥50kg、尿素10kg、硼砂1kg。冬春季栽培,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3000kg。深翻整平,做成1.35~1.50m宽的高畦。
6及时定植 9月上旬播种苗龄18~20d(天),9月中下旬播种苗龄25d(天)即可定植。遇高温天气选择阴天定植,晴天于傍晚定植,株距28cm,行距35cm。
7田间管理
7.1 秋季管理 秋季气温较高,一般利用遮阳网覆盖来降温和遮光,避免莴笋提早抽薹。秋莴笋高产的关键是水足肥多。高温干旱季节要进行灌水,但不可漫过畦面,要保持沟渠畅通,排灌便利。秋莴苣生长时间短,缓苗后要施一次提苗肥。当叶片由直立转向平展时,要结合浇水重施开盘肥,每667m2施尿素20~30kg;在即将封行时,结合浇水穴施30kg尿素,或封行前在行间施进口复合肥30kg,同时中耕培土,促使植株扩大开展度。一般肥料越足,莴笋开展度越大,茎越粗。
7.2冬春季管理 植株缓苗后追施1~2次稀薄农家有机液肥,越冬前应注意炼苗,不宜肥水过勤,防止苗期生长过旺,要重施1次防寒肥水,翌年春及时清除杂草,浅中耕1次,追施进口三元复合肥,浓度由低到高。茎基开始膨大后,追肥次数减少,浓度降低。采用地膜覆盖和大棚栽培的,要施足基肥,注意通风管理。
7.3 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害防治,于幼苗出土7d(天)后,每隔10~15d(天)喷施多·福·福锌(绿亨2号)、毒霉灵等。主要虫害有蚜虫、小地老虎、烟粉虱。小地老虎防治,大龄幼虫可用90%敌百虫晶体100倍液喷在鲜菜叶上制成毒饵,傍傍晚撒于田间诱杀;低龄幼虫高峰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每667m2 用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5ml加水40kg,沿植株近地面喷雾防治。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印楝素·苦参碱(托盾)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烟粉虱可用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1500倍液、8.5%吡丙醚·甲维盐(劲锋)乳油600倍液、20%啶虫脒乳油 2500倍液。
上一篇: 生态鸡的场址选择有哪些要求?
下一篇: 农机产品的三包有效期有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