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大豆 > 怎样防治大豆灰斑病? 大豆

怎样防治大豆灰斑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防治大豆灰斑病?

(1)选用抗病品种鲁豆10号,绥农8号,黑龙江的合丰25号、27号、28号、29号、30号,合丰34抗1、2、3、4、7、8、9、10号生理小种。但品种抗性很不稳定,在生产中应密切注意病菌毒力变化,及时更替新的抗病品种。

(2)提倡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避免重茬,收获后及时深翻。

(3)喷药防治叶部或籽粒上病害,于结荚盛期采用飞机喷洒36%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顺天星1号)600倍液(北京市顺义县农药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一、选用抗病品种;?xml:namespace>

二、选用未感染田生产的大豆种子;

三、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2),用药总量为种子重的0.5%,进行拌种;苗期以后发病,每亩可用40%灭病威胶悬剂100ml,还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兑水喷雾。
?xml:namespace>

 根据大豆灰斑病的特点,大豆灰斑病的防治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选用抗病品种。
  (2)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避免重茬,清除田间大豆残体,及时清除田间杂草,达到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及时深翻。
  (3)种子处理:利用杀菌剂,例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1混合拌种可以有效降低灰斑病的危害,用量一般为种子重量的0.3%~0.4%。
  (4)药剂防治:70%甲基托布津、36%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7~10天防治1次,整个生育期防治2次即可。

大豆感染灰斑病后,在叶、茎、荚、籽粒上都表现出症状,在叶部形成蛙眼状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严重时坏死病斑占叶面积60%以上,有斑的部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严重影响到太阳能转化成生物能,导致大豆干物质合成受阻,使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一般发生年份减产10%~30%,病害流行年份减产50%左右,严重时绝产。在大豆籽粒上形成蛙眼状病斑,降低油分和蛋白质含量。由于种子带菌,影响到种子的留种及调运。目前防治灰斑病的主要方法: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在花期喷施80%多菌灵微粉剂70克/亩+菲蓝(用量0.1%),防治效果达80%以上。

 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后期也可形成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布满叶面,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因荚上多毛,不易看到霉层。籽粒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

  防治方法:

  1、苗期较湿润多雨的地区,用50%福美双或50%多菌灵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药0.3公斤;

  2、针对感病品种,生长茂密的豆田,于发病初期或荚和籽粒易感病期喷药,以控制籽粒上的病斑。常用药剂有40%多菌灵胶悬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克,或50%甲基托布津100克,兑水80公斤~100公斤喷雾。视病情发展,间隔7~10天,共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