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除病残体:收获后期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土壤深翻20厘米以上,将土表遗留的病残体翻入底层,喷施土壤消毒剂加新高脂膜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棚内初侵染源。苗期、瓜膨大前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带出大棚、温室外深埋,减少再侵染的病源。
(2)加强栽培管理:加强通风换气,浇水适量,忌在阴天浇水,防止温度过高;注意保温,防止寒流侵袭。高温季节在大棚、温室内深翻灌水,并将水面漂浮物捞出,集中深埋或烧掉,保持大棚、温室清洁。在花蕾期喷施果美康,增粗果蒂,促进果实发育,提高黄瓜品质。
(3)控温法:调节温湿度,控制病菌侵染。室内温度提高到31~33℃,超过33℃开始放风,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降至20℃时关闭风口,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
(4)烟熏施药法: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或20%百速烟剂,每667m2用药200-250g,于傍晚分点布放,用暗火点燃后立即密闭烟熏一夜,次日开棚通风。
(5)粉尘剂施药法:于傍晚盖草毡前喷撒5%百菌清粉剂或6.5%甲霉灵粉尘剂或5%加瑞农粉尘剂,每667m2喷药一公斤,喷后闭棚过夜。
(6)喷雾施药法: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600倍液,41%聚砹嘧霉胺8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粉剂10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晴天上午喷雾,喷药后要及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
防治方法 采取生态防治抑制病菌滋生,结合初发期用药防治。药剂防治宜采用烟雾法、粉尘法、喷雾法交替轮换施药技术。
1.栽培防病 前茬作物拉秧拔园后,要彻底清洁田园,将病残株、蔓、叶、果轻轻装入塑料袋内,带至棚室外烧掉或深埋。所施有机肥料必须在撒施前2个月洒水拌湿堆积,盖上塑料薄膜充分发酵腐熟。撒施有机肥料作底肥时,应深耕翻地30厘米,以减少初浸染及病原菌基数,在大棚黄瓜定植前10-15天,先于棚内面(包括墙面、地面、立柱表面等)喷洒86.2%铜大师1200倍液后,选择连续5-7天的晴朗天气严闭大棚,高温闷棚,使棚内中午前后的气温高达60-7O℃,可杀灭病菌,然后通风降温至25-30℃时起垄定植。地膜覆盖栽培,要将整个栽培地面全盖地膜。在栽培管理上,要加强增光、通风排湿,防止光照太弱、湿度过大,特别禁忌阴天浇水。
2.生态防治 大棚内北墙面上张挂镀铝反光幕,增加棚内反射光照;勤擦拭棚膜除尘,保持棚膜采光性能良好;设置二氧化碳发生器,上午定时释放二氧化碳,补充棚内二氧化碳的不足。在此情况下,可创造高温和相对低湿的生态环境,抑制灰霉菌的滋生和蔓延。具体方法是:晴日上午适时早揭草等不透明覆盖物,争取增加光照时间。当上午和中午棚内气温升至35-40℃,并持续两个小时后再开天窗放风排湿,当棚内气温降至24℃时,关闭通风口,停止通风排湿。下午棚内气温降至21-20℃时覆盖草苫等保温物,如此使棚内空气湿度由上午80%左右降至70%(即使不放风排湿,随着棚温升高,相对湿度也降低),下午由70%继续降至65%,夜间由70%升至85%(随着棚湿降低,夜间空气相对湿度升高),每天棚内气温高于30℃的时间达2-3小时,可有效地抑制病菌滋生蔓延。
3.药剂防治 棚室黄瓜在灰霉病发生初期,宜采用烟雾剂或粉尘剂防治。可用40%百扑烟剂(百菌清和扑海因)、40%百速烟剂(含百菌清和速克灵),45%百菌清烟剂,10%速克灵烟剂(10%腐霉利烟剂)、40%灰霉-熏净或15%扑霉灵烟剂。每亩每次用250-350克熏烟4-6小时,7天左右熏一次,连续2-3次,也可采用10%灭可粉尘剂、10%杀霉灵粉尘剂或10%多霉威(10%多霉清)粉尘剂,于傍晚闭棚后喷粉,每亩用1公斤,相隔8-10天喷粉一次,连续或与其他方法交替使用2-3次。
始花期用保果灵500倍液,保丰灵2500倍液,或坐果灵对水1250倍液加入0.1%用量的50%速克灵或加入0.1%用量的50%扑海因蘸雌花。 防病初期开始交替喷施下列农药之一: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利得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菌霉灵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倍得利或,50%灰核克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灰核威或65%甲霉灵(65%万霉灵一号)或50%多霉灵(50%万霉灵2号)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52%农利灵或86.2%铜大师可湿性粉剂1200-1400倍液,或21%克菌星乳油对水4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