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蔬菜霜霉病防治方法 其他蔬菜

蔬菜霜霉病防治方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霜霉病主要为害瓜类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及绿叶蔬菜等,一般情况下可造成减产20%~30%以上。  
一、症状识别  
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从幼苗到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主要为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不同蔬菜症状不完全相同,总体表现为病斑初呈水浸状,扩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斑块。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为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其中在瓜类上为灰黑色霉层,在白菜和菜薹等十字花科蔬菜上为白色霉层,在菠菜上为灰白色至灰紫色霉层,在莴苣上为白色霉层。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  
二、发病规律  
霜霉病是典型的气传流行性病害,田间空气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有利于发病,并产生大量病菌孢子,病菌孢子借气流、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等传播。瓜类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适温15~22℃,白菜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适温7~13℃,菠菜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适温8~10℃,莴苣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适温6~10℃。温度适宜、湿度大、种植密度过大、土壤潮湿、排水不良易发病。连作地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整个生育期间地上各部分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茎、花、花梗和角果,后期形成“笼头状”。叶片感病后,初现淡黄色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形成不规则形黄褐色斑块,叶背病斑上常生有白色霉层。开花结果期,花色变深不结实。花梗感病后,肥肿畸形,花器变绿呈“龙头”状,其表面光滑,布满霜状霉层。感病重时,叶片脱落凋萎,远望全田一片枯黄。

防治措施: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措施。

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性较强的品种;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或水旱轮作;适时晚播,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深沟窄畦整地,合理密植,清沟降渍,改善田间小气候;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清洁田园,减少来年初侵染源。

  1. 2、药剂防治:播前用种子重0.4%的75%百菌清或种子重0.3%的25%甲霜灵拌种;初花期,病叶率达10%以上时防治,隔7-10天再治一次,连续用药2-3次。防治时植株上下部都要喷到,并注意药剂轮换。常用药剂及用量为75%百菌清可湿粉120克/亩、25%甲霜灵可湿粉30-60克/亩、64%杀毒矾可湿粉120-150克/亩。

1.农业防治。一是重病田要实行2-3年轮作。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二是合理密植,科学浇水,防止大水漫灌,以防病害随水流传播。加强放风,降低湿度。三是如发现被霜霉病菌侵染的病株,要及时拔除,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同时,撒施生石灰处理定植穴,防止病源扩散。收获时,彻底清除残株落叶,并将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
2.药剂防治。可以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发病较重时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隔7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可有效控制霜霉病的蔓延。同时,可结合喷洒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防治,效果更佳。

蔬菜霜霉病防治方法 :

1.农业防治。一是重病田要实行2-3年轮作。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二是合理密植,科学浇水,防止大水漫灌,以防病害随水流传播。加强放风,降低湿度。三是如发现被霜霉病菌侵染的病株,要及时拔除,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同时,撒施生石灰处理定植穴,防止病源扩散。收获时,彻底清除残株落叶,并将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
2.药剂防治。可以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发病较重时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隔7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可有效控制霜霉病的蔓延。同时,可结合喷洒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防治,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