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管理
1、排污、换水
鳗鱼吃食过后要及时进行剩饵处理和清洗食台。每天在投喂饲料后2-3时进行排污、换水,日换水量为池塘总水体的15%-50%。
2、泼洒生石灰水 一般情况下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进行消毒和调节水质。
3、泼洒光合细菌 从鳗种投放日起,每天可向水中适量洒人光合细菌,半月后隔日洒人光合细菌。
4、池水增氧 为了保持池水高溶氧,必须做到适时开机增氧,必要时也可以投入渔用“浮头灵”增氧。
鳗病防治
1、预防
(1)鳗种消毒。放养前用1%食盐水将鳗种浸洗5—10分钟。也可用0.1%晶体敌百虫溶液浸洗5—10分钟。
(2)池水消毒。定期对鳗池池水进行消毒。消毒以生石灰或漂白粉为好。
(3)食场消毒。在做到“四定”投饲的同时,要经常对食场进行清理和消毒。在夏秋季节,每月用漂白粉溶液泼洒食场周围1—2次。
(4)要及时排污,定期加水、换水。
(5)定期施药。如5-9月是锚头鳋繁殖感染期,每月可用0.1-0.2ppm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2-3次,防止寄生虫病发生。定期投喂“鳗鱼多维”等药饵,增强鳗鱼体质,防止疾病发生。
2、治疗
(1)要对症用药,不能滥用抗菌素、消毒剂,应根据鳗鱼不同生长阶段及生态环境等选择用药。
(2)要正确估计用药量。用药少达不到防治目的,药量多容易导致鳗鱼中毒死亡。
(3)要注意用药时间,同时不长期使用同一药物。
(4)要选择高效、速效、长效和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鱼药。
(5)同一池鳗发生几种病时,应先对比较重的一种病用药,若同时发生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病时要先杀虫后灭菌。
每天早晚巡池,观察鳗鱼活动与摄食状况,雨后检查排水口等,防止逃鱼。平时每10~15天加注新水1次,夏、秋季每5~7天1次,每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0%左右。同时注意使ph值在7~8.5之间,ph值过高时应换入新水,过低则每1000平方米用15~20千克生石灰调节。
上一篇: 不服植物检疫机构处罚向谁投诉?
下一篇: 动物胎盘的类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