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如何确定饲养密度? 其他

如何确定饲养密度?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养鱼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养殖密度,因此,在放养鱼种前一定要计划好放养密度。一般来讲,放养密度的高低取决于水源、地理环境、池塘结构、鱼种的来源、机械设备、饲料的来源、地方消费习惯、自身的养殖水平、管理能力、自身的经济实力等。

育肥猪饲养密度: 推行高密度养成猪。冬季0.8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夏季1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高密度养成猪,不仅建圈少,费用低,而且育肥猪争抢吃食。没有活动场地吃饱则睡,爱长肉,增重快,减少饲养费用。

雏鸡的饲养密度:

每平方米饲养面积容纳的鸡只数称为饲养密度,每只鸡占有的采食与饮水位置也是掌握饲养密度不可缺少的条件。如密度过大,鸡群拥挤,增大了环境湿度,采食不均,雏鸡群发育不整齐,易感疾病和啄癖,雏鸡体质变弱,死亡率上升,生长速度下降。密度小虽有利于雏鸡成活和生长发育,但不利于保温,且不经济。

  密度大小应随雏鸡的类型、品种、育雏方式、季节、日龄、通风状况等因素加以调整。

  笼养育雏随日龄增长应相应疏群,3~4周龄时密度应降低30%左右,5~6周龄再降低约15%的密度。1~4周龄的蛋用型雏鸡占有食槽位置为每只2~2.5厘米,5~6周龄增加到每只5.0厘米。如使用料桶,1~4周龄每个料桶供35只雏鸡采食,5~6周龄每个25只。第一周龄雏鸡通常使用真空饮水器,每个可供50~70只鸡饮水,如使用水槽,0~6周龄雏鸡每只的水槽位置1~2厘米。

肉用仔鸡饲养密度

肉用仔鸡适合采用较高密度饲养,但也要根据具体条件而定。一般竹竿网上平养比垫料地面平养饲养密度可大些,通风条件好密度也可适当加大,冬季可增加10%的饲养密度,夏季则应减小10%~20%。由于肉仔鸡生长速度快,一般40~45日龄即可上市,故其饲养密度是以出场时的每平方米鸡只数计算。

要根据养殖的不同畜种来确定饲养密度。

例如:肉鸭养殖,育雏期肉用麻鸭进行地面平养时的适宜饲养密度在第1~2周龄阶段为25~30只/平方米,第3~4周龄为15~20只/平方米,第5~6周龄为10~12只/平方米。密度过大,鸭舍内的空气相对污浊,地面潮湿,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气浓度大,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并容易诱发鸭群发生大肠杆菌、浆膜炎等传染病,不利于鸭群健康。密度过小,鸭舍建筑的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网上平养育雏的饲养密度比地面平养提高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