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贮藏的适宜环境条件如下:温度13—15℃,相对湿度85%~90%。甘薯是对低温很敏感的作物,贮于13℃以下即会发生冷害。
甘薯的自然冷源贮藏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其管理措施叙述如下:
(1)室内贮藏可选择严密而温暖的屋子,靠墙根四周围砌一圈火道,搭一炉子用于加温。在地面上砌一甘薯贮藏囤子。囤高l—1.5m,宽1.5~2m,民度根据屋子大小和贮藏量的多少而定。囤底和四周垫适量的豆叶子,起防寒保温作用。囤内摆放甘薯。人囤时一定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剔除有病的甘薯。然后生火加温进行愈伤处理。愈伤后要通过窗上的风斗降温。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封严门窗。在甘薯上盖6~9cm厚的豆叶子。天气寒冷时,上边再盖一层草帘子防寒,并适当生火加温。
(2)井窖贮藏 选择地势高、土质坚实、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向下挖一井筒,一般直径Im左右,井筒深5~6m(根据当地气候和
土温变化而定)。井筒底部正中留一土台。再从井底向两侧水平方向挖宽约Im,高1.5m左右的洞,挖进约Im以后再往大扩展成为贮藏室。贮藏室的大小可根据贮藏甘薯数量多少而定,一般高1.5m,宽1.5m,长2~jm的贮藏室可贮甘薯1500~2000kg。井窖口要比平地高出30cm左右,以防雨水或雪水流人窖内。贮藏室内要垫干沙10~15cm,其上放置甘薯。甘薯只能装七成满,以便留出换气的地方,否则会因湿热加重腐烂。人员下井进行管理时要注意防止井内一氧化碳窒息。
(3)棚窖贮藏棚窖的构造和北方的大白菜窖相似,但保温性能要比大白菜窖好。一般挖宽约Zm,长3~4m,深2m左右的地窖。如地下水位过高,也可挖成半地下式,露出地面部分用土打墙。也有的挖成圆筒状,直径约2m。挖出的土垫在窖口四周,高出地面30cm以上,窖口上架以木棍。然后再铺约20cm厚的秸秆。秸秆上面再覆0.5~0.8m厚的土。在靠窖的东南角留一出人口。
将甘薯由底向上堆积,在甘薯与窖壁之间要围垫约10cm厚的细软草,避免甘薯与窖壁直接接触。接近地表部位围草更应加厚一些,以防止受低气温和冻土层的影响,薯堆高1~1.3m,上面留约Im的空间。
贮藏初期采用自然通风的办法散热,但出人口一般要盖上草帘。等到窖温下降到13~15℃时,里面再盖上10—15 cm厚的干豆叶或碎稻壳。窖顶覆土要从窖边四周向外Im远的地方开始,不使窖边土层冻结。在窖底纵横方向挖三条宽和深各约20cm的通气沟,横沟与纵沟等距离交叉,两端沿窖壁通到薯堆的上面。通气沟上稀排木条或秫秸,以免被薯块堵塞。
上一篇: 添加剂有哪些类型?